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下)

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下)

来源:湖南省农业局2016-07-28 11:25:50

相关链接: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上)

第五章 规划布局

第十九条 总体布局

湖南休闲农业总体布局为“一心两带三区”。“一心”即长株潭中心区,该区域重点发展参与体验性强的农业创意科技主题园区和具有休闲度假、高端会务等综合接待能力的休闲农业庄园,通过交通廊道和城乡绿带联结形成休闲农业产业集群。“两带”即整合湘江沿岸与武广高铁沿线休闲农业资源,打造湘江与武广高铁两条休闲农业带。“三区”一是湘中南区,重点发展丘陵生态观光农业,打造粤港澳度假天堂;二是环洞庭湖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重点发展集疗养度假、采摘垂钓、水上运动等为一体的观光生态园等;三是湘西山区,突出大湘西的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注重和旅游、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休闲和民俗风情游。

第二十条 区域布局

长株潭中心区:该区域按照“一带、三圈、四廊”进行布局。其中“一带”指毛泽东故居韶山到刘少奇故居花明楼的红色休闲旅游带。“三圈”指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城市周边20~50公里以内,以观光、采摘、科技、教育、餐饮为主的近郊休闲圈;城市周边50~120公里以内,以观光、休闲、体验、住宿为主的中郊休闲圈;城市周边120~200公里以内,以养生度假、特色休闲为主的远郊休闲圈。“四廊”指依托长沙周边百里优质水稻走廊、百里花卉苗木走廊、百里茶叶走廊、百里水产走廊,发展中远郊特色主题休闲农业。

湘中南区:该区域按照“两心三组团”进行布局。其中“两心”一是以东江库区为中心,二是以南岳衡山为中心。“三大组团”:一是湘中休闲旅游度假组团,以娄底、邵阳市郊为重点,围绕区域内紫鹊界梯田、湄江风景区、白水洞等自然景观,发展山水田园休闲旅游和民俗文化休闲旅游;二是湘桂交界休闲度假组团,以湘桂两省交界处的新宁崀山、双牌阳明山、江永女书园等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开展休闲度假、田园观光、民俗体验等休闲旅游项目。三是武广高铁辐射组团,以武广高铁为轴线向周边辐射,形成“一小时辐射组团”,主要包括双峰县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织女湖山水田园休闲度假区、耒阳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郴州市郊古村民俗旅游区等,利用区域内的休闲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田园观光、民俗体验等休闲旅游项目。

环洞庭湖区:该区域按照“一圈一带三区”进行布局。“一圈”指环湖休闲生态旅游圈,结合桃花源、石门壶瓶山、桃江竹海、平江幕阜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自然景观,发展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普和森林氧吧等项目。“一带”指“八百里洞庭湖”水乡风光带,主要发展水上养殖、水上采摘、珍珠养殖观光、优质稻米技术观光园、芦苇田园,形成水乡田园风光带。“三区”一是指以常德为核心的东洞庭湖区,主要建设桃花源生态观光区、汉寿特种渔业养殖示范区、石门禅茶文化区、澧县田园休闲观光体验区,重点做大桃花源品牌;二是以益阳为核心的南洞庭湖区,着力打造大通湖现代农业示范区、桃江竹海休闲区、山乡巨变第一村民俗风情区、安化茶马古道旅游区等;三是以岳阳为核心的西洞庭湖区,建设西团湖公园生态观光区、君山休闲度假区、湘临特色产业园、湘阴青山休闲度假区、龙窖山瑶文化区、屈子端午文化产业园、张谷英村等。

大湘西山区:大湘西山区休闲农业重点打造“四个带”。一是世界遗产休闲旅游带:以张家界风景区、崀山风景区二大世界遗产为龙头,以未来建成的张崀桂高速为轴线,打造世界自然遗产休闲旅游带。二是民俗景观休闲旅游带:依托沅水,打造以傩文化为代表的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土苗风情和自然山水于一体的民俗景观休闲旅游带。三是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带:以古城古镇古村落文化、抗战文化、夜郎文化、稻作文化、生态旅游为鲜明特色,打造一条大湘西重要的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走廊。四是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带:从通道龙底,经过绥宁黄桑、城步南山、老山界,到新宁崀山,并经永州延伸至江华、江永两县,打造原汁原味的大湘西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带。

第二十一条 重点县区布局

湖南先后有邵阳市隆回县、岳阳市君山区、张家界市永定区等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通过示范县创建行动,明确了区域发展定位,夯实了基础条件设施,优化了产业资源配置,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区域休闲农业的发展。根据各地资源环境、产业优势、客源市场等因素,湖南将着力发展以下20个休闲农业重点区县:望城区、长沙县、开福区、荷塘区、湘乡市、珠晖区、衡阳县、大祥区、隆回县、君山区、桃江县、武陵区、桃源县、永定区、资兴市、冷水滩区、通道县、鹤城区、新化县、古丈县。

第二十二条 重点集聚区布局

休闲农业重点片区,指规模较大、特色显著、管理规范、效益良好的休闲农业产业连片聚集区,通过重点扶持和分类指导,有效整合产业资源,推动区域休闲农业朝精品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经过调研摸底,湖南将重点打造以下30个休闲农业片区:长沙市的铜官靖港乔口古镇片区、捞刀河片区、真人桥片区、石燕湖片区、浏阳高坪片区、宁乡关山片区;株洲市的荷塘月色片区、云龙片区;湘潭市的水府庙片区、韶山片区;岳阳市的君山岛片区、汨罗张谷英片区;益阳市的桃花江片区;常德市的桃花源片区、柳叶湖片区、花岩溪片区;张家界市的武陵源片区;湘西自治州的凤凰古城片区、马颈坳片区;怀化市的七仙女休闲农业示范园片区、通道万佛山片区;邵阳市的桃洪镇片区;娄底市的紫鹊界片区、仙女寨片区;衡阳市的南岳片区、蔡伦竹海片区;郴州市的小埠村片区、东江湖片区、苏仙岭片区;永州市的零陵片区。

第二十三条 精品线路推介

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指为了使游客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观赏效果,利用交通线串联若干星级休闲农庄或休闲农业重点园区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合理旅游线路。根据资源分布与交通线路,湖南将重点推介以下四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长株潭中心区:橘子洲头—滴翠山庄--百果园—锦绣生态农庄--千龙湖度假村—花明楼—金太阳现代休闲农庄—润泉山庄--茅浒水乡--韶山—紫薇山庄--荷塘月色--耕食记--方特欢乐世界—樱花温泉--华穗农业园--浩博农庄--板仓小镇--新江生态园--湘楚和道源农庄--大明山庄--沙坪湘绣城。

湘中南区:南岳衡山旅游景区—白鹭湖生态休闲园—蔡伦现代农业园--山水银都度假村--奇秀山庄--东江湖风景名胜区—苏仙乐水上休闲度假村—鸣九山庄—小埠生态园—潇湘农博园--万喜登农业园--龙湾三蓝度假村—九嶷山—三圣湖休闲度假村—锦龙生态农庄—石头寨生态农庄--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神龙生态山庄--仙女山庄—水府庙湿地公园。

环洞庭湖区:益阳山乡巨变第一村—桃花江美人窝旅游度假风景区—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梅山文化生态园—德群山庄--桃花源—吉祥山庄—柳叶湖—沃克现代农业园—石门县璞谷文化生态园—土生源避暑山庄—虹宇生态农庄--乡村之恋--君山御茶园—岳阳楼—银杏度假村--凯佳生态农业科技园。

大湘西山区:张家界武陵景区—荷花园--绿色大地生态园—天门山旅游景区—凤凰古城旅游景区—德夯民俗风情园—五溪民俗风情园—七仙女休闲农业产业园--叠翠兰亭度假山庄--夜郎谷—洪江古商城—高椅古村---靖州县青龙界生态农庄—神龙寨生态园—通道万佛山—丰和山庄—崀山风景区。

第六章 配套体系建设

第二十四条 配套设施建设

农业生产设施:在农业新品种的引进、现代种养技术示范、设施农业生产设备、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增加休闲设施建设,为拓展农业休闲功能创造条件。

接待服务设施:重点改造完善休闲农业场所环境卫生、安全防范等基础设施,建立明晰的路标指示和完备的停车场,改善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使休闲场所卫生条件达到公共卫生标准,实现垃圾净化、环境绿化、村容美化。

污水处理设施:在休闲农业重点区域内推广各村合作机制,共同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分散型农庄依规模建立各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对本庄园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循环利用。

道路交通设施:建立休闲农业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机制,积极协调交通、电力、水利等相关部门,把休闲农业园区和规模休闲农业企业周边的水、电、路及通讯等基础设施纳入新农村建设范围。

第二十五条 配套服务体系

餐饮服务:开发地方特色菜品,发掘地方饮食文化。在长株潭区结合饮食文化以开发湘菜为主,环洞庭湖区以特色渔家菜、钵子菜系列为主,湘西山区以腊菜系列为主,湘中南区以桂阳坛子肉、东江鱼等乡里土菜为主。同时应注重包括特色菜、农家菜、风味小吃、绿色食品和地方土特产品等地方特色产品的开发。

住宿服务:依据农庄星级等级,配套相应标准住宿服务设施,在完善住宿设施配套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建筑风格、内部装饰等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休闲风情,在湘西重点建设体现特色的吊脚楼,在省、地级市城市周边主要以扩大接待规模,建乡村休闲宾馆为主,在湘中南区的休闲农业企业可考虑依山傍势地建一些竹木休闲小屋。

娱乐服务:要发扬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大力推介群众参与性强的娱乐活动,开发体现湖南地方风情、特色鲜明的文化娱乐产品,增强休闲农业的吸引力,丰富休闲的内涵,如对山歌、扭秧歌、休闲健身等,使休闲者在休闲区做到吃好、玩好、乐好,身心愉悦。

购物服务:一是支持专业的休闲农业商品设计部门,设计和制作出反映地方特色、自然风光、人文古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艺术的休闲农业商品,注重实用性、携带性、收藏性相结合。

二是鼓励单位、个人参与休闲农业商品的开发。在长株潭区以茶陵白芷、湘潭湘莲、腐乳、有机茶、无公害蔬菜干制品等为主,体现“土、特”特色;在环洞庭湖区以鱼品系列为主;湘中南区以黄花菜、东江鱼系列等为主;湘西山区以土菜、腊制品、农耕系列产品为主。

第二十六条 融资服务体系

一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由政府投资建设休闲农业区外部道路、通讯、医疗卫生、水、电等工程,并制定有关政策,结合农业产业化项目给予扶持。

二是积极利用股份制融资手段,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

三是加快建立休闲农业开发的信用担保体系,以扩大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解决休闲农业企业主普遍存在的贷款难问题。

四是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休闲农业项目,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

第二十七条 行业培训体系

一是由相关行业协会牵头,政府休闲农业主管部门和财政、劳动、人事、教育、旅游、科研院所等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成立省级教育培训机构,开发行业培训教材,对经营管理者开展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使他们更好、更深层次地挖掘休闲农业发展的内涵,做大做强休闲农业企业;对从业人员开展普通话、礼貌礼节、服务技能、食品卫生安全、服务质量、接待礼仪、消防安全等方面知识培训,全面提升休闲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二是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休闲农业职业技能教育、定向委培、在职研修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教学体系。

三是邀请国内外休闲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论坛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

四是由省内休闲农业专家、休闲农业中介服务机构专业人士和休闲农庄中的优秀职业经理人组成的流动授课培训机制。

第二十八条 理论支撑体系

休闲农业基础研究:包括休闲农业基本定义、功能概括、形态分类、范畴界定、发展历程和中外比照;相关政策法规的修订与起草;相关标准的修订与起草;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行业形象识别体系设计与行业文化研究;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构架与机制流程的效率优化研究;趋势预测与行业预警;数据库建设与信息化应用研究;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两型”社会建设等重大课题的对接;与其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对接。

休闲农业应用研究:包括休闲农业项目规划设计的策略研究;配套产业发展规划与资源整合的策略研究;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研究与推广策略;农产品物流体系与食品安全体系的研究;单项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在本行业中的应用研究;景观环境、特色产品与个性服务等单元要素的研究;休闲农业项目融投资研究;项目营销策划与运营管理研究等。

休闲农业延伸开拓研究:即以休闲农业为主体,其它学科对接衍生出一系列跨学科的具有创新意义和公共价值的子课题。延展性研究既具有前瞻性和通用性,又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如《蔬菜瓜果榨汁搭配方法与推广技巧》、《乡村婚纱摄影场景选择与造型创意》、《特色菜谱与新奇菜名创意研究》、《保健植物气味疗法与养生研究》、《乡村墙绘艺术表现形式及题材集锦》、《农庄开设特色格子铺的可行性研究与实施建议》、《景区各类标识牌广告经营方案与操作细则》等。

第七章 资源与环境保护

第二十九条 资源保护

一是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严防抛荒和破坏耕地的行为,积极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开展土地综合开发与整理,特别是对荒地、边角地、老宅基地、矿山废弃地的合理开发。

二是加大对重要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区和水土流失区的森林植被保护力度,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污染源治理、排污口拆迁、污染水净化处理,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加强农耕文化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并引导休闲农业企业极力挖掘有特色的农耕文化,形成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通过农耕文化演示与体验,促进农耕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四是全面开展省内休闲农业资源普查,根据资源禀赋确立一批休闲农业聚集区,并加强农业物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特产品要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第三十条 环境保护

一是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项目建设不得影响洞庭湖湿地、“湘、资、沅、澧”四大水系、武陵-雪峰山区、南岭山区、罗霄-幕阜山区等重要生态屏障的建设与保护。

二是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农业面污染源,提高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三是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创建绿色企业,开展绿色生产和生态营销,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保护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平衡,并加强对当地居民与游客的生态教育。

四是加大对《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湖南省林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确保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充分发挥森林、湿地的固碳、吸碳、储碳等间接减排作用,根据条件建立湖南林业碳汇交易中心和林业碳汇发展基金。

第三十一条 建设规范

休闲农业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的生态文明,在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中:

一是要严格耕地保护,杜绝借发展休闲农业之名,变相开发以及圈地违法行为。

二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设消烟除尘、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分类、清理、处置设施。

三是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轻型、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与设备。

四是使用绿色能源,如利用太阳能、沼气、风力、生物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资源,减少污染和能耗。

五是合理减少用品洗涤次数,减少洗涤剂和水的使用量,加强水回收利用,并采用喷灌、滴灌、管渗等先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

六是使用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提倡徒步、自行车以及畜力等无排放的交通方式。

七是农业种养要以当地物种为主,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八是鼓励将当地的工业品、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手工艺品作为旅游购物商品,杜绝经营、销售野生动物活体、器官、皮毛或标本。

九是合理划定功能分区,确定合理的环境游客容量,合理设计游览区域和线路,并通过游客服务中心、科普知识讲解标牌、乡土文化读物等开展生态环境教育。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二条 完善政策引导

一是明确管理责任。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明确管理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确保本规划顺利实施。

二是完善政策措施。要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争取在税费、用水用电、公共交通、环境治理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三是培育服务机构。要加强对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支持,引导休闲农业有序发展,规范经营。

第三十三条 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投资环境。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二是加强资源整合。将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项目资金、向休闲农业倾斜,科学整合对休闲农业的相关投入。

三是优化公共服务。加大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宣传推介力度,有效衔接供需,进一步宣传推介农耕文明、乡土文化,普及农业知识,让消费者方便、及时、准确地获得休闲农业相关的真实信息,提高公众休闲消费意识,引领休闲消费热点的形成。

第三十四条 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加强政府扶持。建立休闲农业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引导,并把区域性基础设施作为政府投入的重点。

二是建立银信部门扶持机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把支持休闲农业发展作为信贷支农重点,并综合运用信贷、证券、保险、信托、担保等金融手段,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

三是引导资本投入。吸引国内和国外企业或公司的资金以股份制、独资经营或合资经营等方式开发休闲农业。

四是创新方式参与。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休闲农业项目,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

第三十五条 注重人才保障

一是建立培训体系。将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作为一项公益性工程纳入国家财政支持范畴,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规模。组织专家精心编撰培训教材,确保培训质量。

二是完善培训方式。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相关院校大力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在培训方面的优势,加大远程培训,提升信息化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第三十六条 加强规范管理

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农业、旅游、国土、文化、交通等各部门的作用,协调推进。

二是落实标准规范。严格执行休闲农业发展标准,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从资源、环境、市场、服务、交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并根据标准,定期进行评估,制定扶优扶强和奖励支持制度。

三是完善中介服务。发挥休闲农业协会的行业引导作用。做好信息服务、协调服务、规范服务质量工作、资源交流共享。

四是加强人员培训。严格人员上岗、安全卫生保障、价格制定、经营管理、接待服务等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及服务水平。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