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2013-12-06 10:12:31
来源:北京日报
眼看着建好的安置房只有一条马路之隔,可就是搬不进去。去年年初,杨庄村总支部书记薛玉贵家的门槛都快被村民踏平了。
怎么回事?缺钱呗。
在金融产品上找出路,成了解决之道。落地在杨庄的国内首份城镇化建设贷款,不但让全村2803名“股东”顺利上楼,更让他们有所产、有所业。
原本的好事怎么成了这样?
2012年1月,距离春节不到一个月,本该各家各户备年货、迎新年。杨庄村里却蔓延着一股焦躁。
“闹心!”村委会的二层会议室里,脾气直、嗓门大的村民王文通拉住薛玉贵,死活不撒手。
这时距离杨庄村被纳入全市50个重点村搬迁建设工程已近两年时间。依照通州区对区内4个重点村“先有安置房、后拆迁”的拆迁方案,一期共7栋安置房已经在村中心的黄金地带扎根。拿到拆迁补偿款后,村民们就可以入住新家。
可就是这拆迁款不足,着实难坏了村委会和进行改造的顺华地产公司。
“全村只付了一半拆迁款,拿不出剩余的,村民也就拿不了钥匙。”薛玉贵说,没见着拆迁款,谁也不放心自家的屋子就这么被拆了,说好的“搬新家”也只好先晾在一旁。
杨庄的搬迁改造,原本是件人人称道的好事。
杨庄村人均不到三分地,原先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大大小小的100来家村集体企业。不过在2000年左右,企业几乎倒闭了一大半。这时,北京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给这个交通方便的村落带来了新商机:“种房子”。
从爷爷那辈儿起就在杨庄住的王文通,只花了三个月就在自家宅基地上搭起了10间简易砖房,每间房的月租金从最初的60块钱逐渐攀升到500块钱。而当时的杨庄几乎人人如此。“地里不种庄稼,都改"种房"了!”
公共厕所每天早上排长龙;街上隔不到50米就是一堆垃圾……村里出租屋密度最高时,每间房之间只能隔上半米宽的狭长过道,来回只能容一个人经过。2009年前后,村委会统计发现,杨庄村本地村民常住的只有3000来人,却有1万多外来人口。
这种情形下,杨庄被纳入全市50个重点村搬迁建设工程,拆迁后每个村民在获得拆迁补偿款的基础上,还可依照每平方米3000元的标准获得50平方米的安置房面积和另外50平方米的商业经营面积。
可临到眼前,15亿元的资金缺口,成了必须越过的障碍。
“农民当股东”引来融资
“这得按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走贷款,不好办!”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无论是村委会,还是负责建设开发的顺华地产公司,都在一家家地跑银行。
正赶上各家银行收紧房地产项目贷款,嗷嗷待哺的搬迁工程却又不等人,薛玉贵的心里沉甸甸的。
李克强首份政府工作报告受关注城镇化望...
杨卫委员:基础研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候鸟”落地才是真的城镇化
终于等到“你”:农村“两权”抵押贷款...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落地对土地流...
平湖市首笔土地经营权质押贷款“落地”...
沧州市2018年度建设用地征地告知书...
国内新型城镇化呼唤新土改
落实“十三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
山西省阳泉市首份农村土地确权承包合同...
县城建设|《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
最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国家发改委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出台...
2019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敲定:...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