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走基层:听孙炳新讲土地变迁

走基层:听孙炳新讲土地变迁

来源:互联网2013-11-20 09:49:40

来源:山西日报

        11月18日午后,一缕金色的阳光洒在闻喜县裴社乡南郭村村民孙炳新的家,干净的小院在冬日里温暖而和谐。

        35年前孙炳新做出的一个决定,让他与改变国家命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产生了交集,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里他写下了自己平凡人生中浓重的一笔。

        1978年春天,23岁的闻喜县南郭村第三生产队队长孙炳新为了让社员吃饱肚子,决定把队里的80亩棉田悄悄包给11户农民,并签订了一份“秘密合同”,讲好每亩给集体上交120斤皮棉,多余归己。

        记者在孙炳新家见到了那份“秘密合同”:棉花亩产为120斤,记工分1000分,超产部分归自己所有。约法三章:一、必须秘密保守合同,如单方泄露合同内容者,对方不负任何责任……三、一定按字据办事,说话算数,不能违规。

        到了秋天,棉花的产量让所有人吓了一跳:11户社员承包地棉田总产8000多斤,比上年翻了一番还多。

        孙炳新“偷偷摸摸”签订的这份“秘密合同”被公社知道了。敢走资本主义?先关进派出所!但关了没几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就闭幕了,“包产到户”被肯定,孙炳新不仅被放了出来,而且还成了先进!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合同的落款日期是1978年2月15日,比安徽小岗村那份轰动全国的 “秘密合同”还早了10个多月。

        “今天南郭村的900多口人,不仅吃饱了肚子,而且还吃的很好。”孙炳新告诉记者。

        现在孙炳新不仅耕作着自己的24亩地,而且还从其他村民手里流转了20亩地。地里不仅种粮食,而且还发展了中药材,每年收入八九万元。

        仅仅充当生产要素的角色,已不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期许,如何发挥其资本的红利因素,成为农村改革农民期盼的聚点。

        孙炳新告诉记者,他家的24亩地,囿于当时平均主义影响,被分切在了不连贯的7块面积不等的区域内,很难发挥规模效益。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

        “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民最大的政策利好,重新激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情。国家鼓励农民把手中的土地利用起来,发挥其资本效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体现土地的价值,让农民享受这些权益,有了这些政策的支持,我相信农民种地大有可为,农村会更有活力,农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孙炳新说。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