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适合渔农综合种养模式的轻简化装备有哪些?怎样用?

来源:互联网2025-07-29 15:55:49

在当今农业发展的大格局下,渔农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生产模式,正逐渐崭露头角。它巧妙地将渔业与农业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产出的最大化,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丰富了水产品的供给,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在这一模式的发展进程中,轻简化装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宛如一把把 “利器”,为渔农综合种养的高质高效发展保驾护航。

轻简化装备,破解传统困境

传统的渔农综合种养模式,虽蕴含着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潜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就拿稻田养鱼来说,以往农民需要频繁地人工投喂饲料,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投喂量难以精准把控,饲料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水质管理也全凭经验,缺乏科学精准的监测手段,一旦水质恶化,鱼虾的生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大规模死亡的情况。此外,在收获季节,水稻收割和鱼虾捕捞的工作强度极大,且效率低下,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渔农综合种养的规模化发展。

轻简化装备的出现,犹如一场及时雨,有效破解了这些传统困境。以自动投饵机为例,它可以根据鱼虾的生长阶段和实际需求,定时、定量地投喂饲料,不仅节省了人力,还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智能水质监测设备则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 “卫士”,24 小时实时监测水体的温度、酸碱度、溶氧量等关键指标,一旦数据出现异常,便会立即发出警报,并自动启动相应的调控设备,确保水质始终处于适宜鱼虾生长的状态。在收获环节,稻渔联合收割机大显身手,它能够在收割水稻的同时,巧妙地避开鱼虾,实现两者的同步收获,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多样类型,支撑种养全流程

水质调控与循环类:守护水体生态平衡

水质是渔农综合种养的关键所在,水质调控与循环类装备因此成为了核心支撑。微孔增氧系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通过主机将空气压缩,经由输气管道传输至水底的微孔曝气盘,释放出微小的气泡,这些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能够迅速将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水体中,使溶氧更加均匀。与传统的叶轮增氧机相比,微孔增氧系统节能效果显著,可节省 30%-50% 的电量,尤其适用于稻田、池塘等浅水区,能为鱼虾创造一个富氧的优质生存环境,有效避免因缺氧导致的鱼虾死亡现象。

一体化水质净化设备同样功不可没,它宛如一个功能强大的 “水质净化工厂”,集成了过滤、生物降解、杀菌等多种先进功能。例如,在稻田尾水净化装置中,首先通过沉淀池将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沉淀下来,接着水流进入水生植物区,利用水生植物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进一步净化水质,最后经过微生物载体层,微生物将水中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分解转化。经过这样三级处理后,水体中 80% 以上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被去除,实现了尾水的循环利用,这不仅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还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就像达州市首创的 “121” 尾水循环技术配套设备,让水体在 “养鱼 - 净水 - 再养殖” 的闭环中持续发挥价值。

智能水质监测终端则为水质管理装上了 “智慧大脑”。它利用各种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精准地监测水温、pH 值、溶氧量、氨氮等关键指标,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同步至养殖户的手机 APP 上。一旦监测数据超出适宜范围,系统会立即自动报警,同时联动增氧、换水等设备,及时调整水质,大大减少了人工巡检的成本和工作量,让养殖户随时随地都能掌握水质动态,实现了水质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

种养管理与作业类:简化协同操作流程

种养管理与作业类装备旨在简化种植和养殖的协同操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在投饵方面,轻简化投饵设备发挥着重要作用。定时定量投料机可以根据鱼虾的生长规律和摄食习性,提前设定好投喂时间和剂量,到点自动投喂,避免了人工投喂的不均匀和随意性,使饲料能够更精准地被鱼虾摄取,饲料利用率可提升 15% 以上,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而水下投喂器则是针对底层鱼类养殖的创新设计,它通过特殊的管道装置,将饲料直接送至水下,避免了上层鸟类的抢食,特别适合在稻渔共作模式中使用,确保底层鱼类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供应。

在稻田耕作方面,稻田种养专用耕作设备大显神通。无沟稻渔直播机是适应 “无沟无垄” 稻虾种养模式的新型装备,它在播种水稻的同时,能够同步对田面进行平整,改变了传统挖沟对稻田生态的破坏,既保证了水稻的种植质量,又为鱼虾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作业效率可达 5 亩 / 小时,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浅水田旋耕机则采用了窄轮距设计,有效减少了对田埂的碾压,其旋耕深度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在 5-15 厘米范围内灵活调节,既能满足水稻种植对土壤疏松的要求,又不会影响鱼虾在田间的正常活动。

防逃与隔离装备也是种养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轻型防逃网采用高强度尼龙网搭配 PVC 支架,具有安装便捷的特点,农户可手动快速搭建,而且其抗风性能强,能够有效防止小龙虾、河蟹等养殖品种逃脱,相比传统的砖墙防逃设施,成本降低了 60%。水生植物种植架则为稻田、池塘中的水生植物种植提供了便利,它可以用于种植伊乐藻、苦草等水草,这些水草不仅能为鱼虾提供栖息场所,还能作为天然饵料。该种植架可折叠收纳,在水稻收割等特殊时期,能够快速移除,不影响农事操作。

收获与捕捞类:高效采收种养产品

收获与捕捞环节直接关系到渔农的经济效益,相关的轻简化装备让这一过程变得更加高效。稻渔联合收割机专门为稻虾、稻蟹田设计,它在收割水稻时,巧妙地加装了护罩,能够避免在作业过程中损伤虾蟹。同时,在收割的同时还能同步清理田间杂物,作业效率可达 3-4 亩 / 小时,相比人工收割,效率提升了 10 倍以上,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收获效率。

轻简化捕捞工具也各有千秋。定置张网设置在稻田环沟或池塘进出水口,利用鱼虾的洄游习性,实现自动捕捞,无需频繁起网操作,尤其适合小龙虾、罗氏沼虾等品种的捕捞,既节省了人力,又能保证捕捞效果。便携式抄网组则设计得轻巧灵活,由伸缩杆和可拆卸网兜组成,整体重量仅 0.5 公斤,方便在稻田浅水区等复杂环境中灵活操作,减少了对水稻的踩踏,提高了捕捞的精准度和便捷性。

活体暂养设备对于保障收获后鱼虾的存活率至关重要。折叠式帆布暂养池采用食品级帆布材质,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防水性。它搭建迅速,1 小时内即可完成,容积可在 5-50 立方米之间根据需求选择。在鱼虾收获后,将其暂养在该池中,能够避免挤压造成的死亡,使鱼虾的存活率提升至 95% 以上,为后续的销售和运输争取了时间,保障了渔农的经济收益。

特殊场景适配类:攻克复杂环境难题

对于盐碱地、寒地等特殊环境下的渔农种养,特殊场景适配类装备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盐碱地,由于土壤和水体的盐碱度较高,对农作物和水生生物的生长极为不利。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发的 “以渔治碱” 配套设备,包括抽水泵、沉淀池、生物滤池等,通过 “循环洗碱 + 生物降碱” 的创新技术,将重度盐碱地水体的 pH 值从 9.5 左右成功降至 7.5-8.5,为鱼虾和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同时,这一设备还能提升养殖产量,实现了 “渔米双收” 的良好效果,为盐碱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寒地,低温是渔农种养面临的主要挑战。寒地保温增温设备应运而生,它采用太阳能加热管与保温棚相结合的方式,在冬季能够有效提升水体温度 5-8℃,延长了鱼虾的生长期。例如在寒地稻虾 “南北接力” 模式中,育苗保温箱为虾苗的早期生长提供了温暖、稳定的环境,确保虾苗能够顺利度过寒冷的季节,为后续的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突破了寒地低温对渔农种养的限制。

辅助与防护类:全方位保障种养生产

辅助与防护类装备从多个方面为渔农综合种养提供保障。防鸟防害装置是守护种养成果的 “忠诚卫士”,例如超声波驱鸟器,它通过发出特定频率的超声波,能够有效驱赶鸟类,减少鸟类对鱼虾和稻谷的啄食,保护了渔农的劳动成果。彩色反光带则利用其在阳光下的反光特性,惊吓鸟类,起到防鸟的作用,而且这两种装置安装简单,无需持续供电,使用成本低。

便携式灌溉设备在渔农综合种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轻型卷盘式喷灌机重量仅 20 公斤,体积小巧,可在稻田埂道轻松移动。它不仅能够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灌溉需求,还能为养殖区及时补水,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节水效果可达 30% 以上,为水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渔农综合种养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灌溉解决方案。

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渔农综合种养轻简化装备在多地已得到积极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安徽无为市,相关项目的推进促使当地渔农综合种养模式不断优化升级。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展示了各种轻简化装备的实际应用效果,吸引了众多农户的关注和参与。当地农户在使用自动投饵机、智能水质监测设备等装备后,养殖成本大幅降低,水产品产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实现了增产增收。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利好政策,鼓励渔农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对轻简化装备研发和推广的扶持。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要以农机农艺与水产养殖技术融合为方向,支持开展适宜稻渔综合种养的小型化、轻简化、智慧化农机具研发应用,围绕自动控制、精准饲养、智能决策,支持环境和水质监测、自动增氧、智能投饲巡检等技术装备在稻渔综合种养上的应用,并加快示范推广。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通过财政补贴、项目扶持等方式,降低农户购买和使用轻简化装备的成本,提高农户的积极性。

展望未来,渔农综合种养轻简化装备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态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渔农综合种养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将进一步推动轻简化装备的研发和创新。未来的轻简化装备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其性能和适用性。例如,装备可能会集成更多的传感器,实现对种养环境和生物生长状况的全方位、实时监测,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实现更加精准的调控和管理。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生产,装备的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让更多的农户能够受益,从而推动渔农综合种养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守护绿水青山做出更大的贡献。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