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2015-01-04 11:13:50
“推进结构调整,不是简单调减粮食,更不能把粮食产能调低了、耕地调少了,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并不意味着产量不再重要,粮食不可能总是增产,但绝不意味着粮食生产可以放松”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2014年的农业农村经济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到了“定海神针”作用,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在高起点上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
另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环境、条件和要求正在发生变化,我国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农业发展方式面临的新老问题凸显。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挑战日益突出,农业生产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给农业持续发展带来双重挤压。
我国已经到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历史阶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结构、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成为站在历史制高点的三农工作的新使命。
2015年,在增粮增收的好势头上,三农工作如何既唱好“四季歌”,又奏出新旋律,记者专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新常态下的定海神针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如何在连续增长下继续保持向上势头,为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有力支撑?
韩长赋: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2014年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
2014年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总产达到12142亿斤,比上年增加103.2亿斤,连续两年超过12000亿斤。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民收入增幅有望连续第5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3:1以内。农产品供给充裕,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农机、农垦、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全年农产品出口有望突破700亿美元。
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一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部门牵头或参与的年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迈出新步伐,种业、农垦、农村金融等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具体主要包括六大方面内容:
一是推动政策创设和落实。在增加资金总量、优化项目结构上做文章,初步形成覆盖农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坚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坚持抓产粮大县、抓重点地区、抓主要品种,坚持科学应对严重自然灾害。
三是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推进园艺作物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强渔业水域生态保护。
四是强化科技装备人才支撑。预计2014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加快构建现代种业发展新机制,建立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突破100万。
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2014年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3%、99.2%和93.6%,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
六是抓好农村改革任务落实。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流转合同签订率明显提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国已有家庭农场87.7万家、农民合作社126.7万家、龙头企业12万多家。深化农产品价格和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参与东北大豆和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农村金融改革试验,配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
转方式调结构决不放松粮食生产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更为迫切。在当前形势下,农业现代化面临着怎样的紧迫和挑战?
韩长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常态的影响全面而深刻、紧迫又长远,只有主动适应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适应新常态,必须着力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但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聚集,突出表现在: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日益突出,多年来资源条件已经绷得很紧,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温饱问题解决后,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更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挑战日益突出,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已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农业生产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条件不尽匹配;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给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带来双重挤压。上述这些问题都不是短暂现象,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都倒逼着农业必须“转方式、调结构”。
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然是传统与现代并存。虽然农业技术设施装备条件逐步改善,但“毛细血管”不发达、“最后一公里”不到位、农业投入品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虽然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但小规模经营仍占大多数,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然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很多地方农民依然是按习惯种养,凭感觉种养,跟风种养,走不出“多了多、少了少”的烦恼循环。虽然我国是种养业生产大国,但农业区域比较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不衔接仍然是我们的软肋,只有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才能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才能使农业成为有前途、有吸引力的产业。
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快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粮食生产还要不要抓那么紧?
韩长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正在经历多年未有之变局,需要创新发展思路,但对多年形成、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符合发展规律的经验和做法要坚持不动摇。比如,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盲目乐观,要坚持不懈抓紧抓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必须稳中求进,要坚守底线。
对粮食生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推进结构调整,绝不是简单调减粮食,在这方面我们有过几次深刻的历史教训!无论怎样转、怎样调,都绝不能把粮食产能调低了、耕地调少了,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当前关键是要稳产量、提产能。稳定粮食产量是前提。“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是更均衡更全面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产量不再重要,粮食不可能总是增产,但绝不意味着粮食生产可以放松。中国有十几亿人,而且人口还在增加,消费水平还在提高,粮食问题丝毫马虎不得。我们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当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粮保住,在此基础上,统筹兼顾棉油糖、“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
提升粮食产能是根本。有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才有底气。要坚持“一稳、两保”,就是粮食播种面积特别是谷物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保护调动好农民务农种粮和主产区重农抓粮两个积极性。从长远来讲,要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015年,农业部门要配合国土部门,开展好这项工作,首先从大中城市周边等重点地区开始推进,先把好地和最容易被占的地保护起来。同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力度,提升种业发展水平,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转方式,重点是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为主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调结构,重点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资源禀赋特点,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生产优先次序和区域布局,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为此,除了需要更加注重提高粮食产能,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一方面,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不断强化监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注重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特别是向种田能手流转,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提高规模效益。
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效率,推进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态。
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加大耕地、水、草原、水域滩涂等保护力度。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注重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种养业结构,进一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注重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着力构建农业“走出去”政策体系,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培育一批“走出去”大型农业企业,开发利用国外农业资源。
最后,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切忌越俎代庖、行政命令,坚决防止一刀切、下指标、定任务;要坚持市场导向,尊重经济规律,防止因盲目跟风、搞“一窝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
改革创新驱动农业发展
2015年是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农业部门有哪些具体工作部署?
韩长赋:2015年要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坚持改革创新驱动,突出抓好抓实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改革。
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严禁在土地流转中定任务、下指标、将流转面积和比例纳入绩效考核。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加强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出台管理文件,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农民权益。
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夯实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基础。及时研究解决试点中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合理安排试点进度,不急于求成,不搞运动式推进,把工作做实做细。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护农民财产权益。探索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和集体资产股权台账制度,发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
深化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整合农业执法职能,健全综合执法体系,着力解决多头执法问题。做好种子法、渔业法等的制修订工作,用好依法兴农、护农这个“硬武器”。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探索农村改革路径、引领农业现代化。
推动农垦改革发展,增添农垦发展活力。坚持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改革方向,着力改革和完善国有农场管理体制,建设一批国家大型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二是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抓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落实好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要以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工程为抓手,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学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大力发展牛羊肉生产,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
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帮助农民减损增收。扩大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补助范围和规模,大力发展贮藏、保鲜、分等分级、包装、运销等,不能让丰收的农产品在田间白白浪费,不能让农民总陷于不得不贱卖的窘境。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构建以国家级产地批发市场为龙头、田头市场为节点,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国家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同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共同探索品牌农产品分等分级、“田头市场+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等多种营销模式。
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进农业科研院所分类改革,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动科技资源整合与各学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激励机制,加大成果转化应用力度。
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提升种业创新能力。推进种业成果权益比例改革试点,推动成果确权公开交易。建立种业联合攻关机制,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大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繁育支持力度,争取在玉米、大豆等作物上率先选育突破性品种。
强化农机作业薄弱环节与后续服务,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关键农机作业补助范围。
除此而外,还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融合发展,打造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完善生猪屠宰监管体制,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开展“绝户网”清理整治行动,加强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加强农业“走出去”指导支持,拓展我国农业发展空间。
十九大习近平: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携手山西畜牧展,开启2019新征程!...
2019第十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
吉林松原:反季节草莓开启现代农业之路...
关于支持贵阳市开阳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
国务院通过《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促进...
海南省2015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汲取奋进力量增强责任担当(奋斗百年路...
新征程,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黑龙江蔬菜产业将成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
上海市:“互联网”推动现代农业实现新...
中国“新农人”涌现,成为打造现代农业...
农业部邀你参与“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
沈阳:用现代化农业打造振兴发展的新引...
榆中土地流转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