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用什么指标来确认土壤盐渍化是否已经形成?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治理?

用什么指标来确认土壤盐渍化是否已经形成?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治理?

来源:土流网2017-07-24 15:37:40

土壤盐渍化,又称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公顷。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1.产生原因

⑴主要原因

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的盐碱灾害。

⑵自然条件

一些地区,如华北平原具春旱秋涝、涝后又旱,旱涝交错的自然特点,地势低平,又多河问封闭洼地,地下水位高(一般埋深2~3m),矿化度大,土壤属壤土或粘质砂壤土,具有易盐渍化的条件。

⑶人为因素

中国在建国初期对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规律认识不足,在开发大型灌区、发展灌溉、扩大灌溉面积中,也曾使大面积土壤出现过严重的次生盐质化,造成了不良后果。

⑷间接原因

很多地方以前不顾条件地片面强调“以蓄为主”的方针,到处拦河搭坝蓄水或修筑平原水库,所谓“一亩地对—亩天”、“满天星”、“葡萄串”,盛行一时。因此各灌区多是蓄水不浅,有灌无排,或因灌废排。蓄水愈多,蓄水位愈高,影响范围愈大,土壤盐碱化、沼泽化愈严重。

2.分布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中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中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1亿公顷,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中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

3.影响

⑴地下水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给地下水带来诸多影响。由于地下水超采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沿渤海、黄海的沙质和基岩裂隙海岸地带,发生海水入侵,在有咸水分布的地区出现咸水边界向淡水区移动。

⑵耕作

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4.判断指标

⑴非盐渍土

土壤含盐总量:<0.3

氯化物含量:<0.02

硫酸盐含量:<0.1

作物生长情况:正常

⑵弱盐渍土

土壤含盐总量:0.3~0.5

氯化物含量:0.02~0.04

硫酸盐含量:0.1~0.3

作物生长情况:不良

⑶中盐渍土

土壤含盐总量:0.5~1.0

氯化物含量:0.04~0.1

硫酸盐含量:0.3~0.4

作物生长情况:困难

⑷强盐渍土

土壤含盐总量:1.0~2.2

氯化物含量:0.1~0.2

硫酸盐含量:0.4~0.6

作物生长情况:死亡

⑸盐土

土壤含盐总量:>2.0

氯化物含量:>0.2

硫酸盐含量:>0.6

作物生长情况:死亡

5.改善方法

目前土壤的改良方法中,水利工程改良和通过土壤耕作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施用农家肥和植物残体等改良土壤的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广泛应用.化学改良和生物改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⑴灌溉系统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深度以下。前苏联科学院v.AKovda等专家认为,可能引起土壤盐渍化的矿化地下水的深度平均为2.5~3m。采取平整土地,畦格化、田园化灌水,渠道清淤防堵等措施。

⑵排水系统

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沟、暗管的形式进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盐份;

垂直(竖井)排水,竖井排水价格低、不占地、水量大、水质好、控制调节性地下水位灵活、维修工作少,同时又可以和灌溉相结合,竖直设井以梅花型布井效果为最好。建立井沟渠结合的灌排工程系统,合理排灌。机井灌溉,淋洗土壤盐分,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地下库容,起到灌排调蓄等作用;

井沟渠结合,加速水盐交换循环,使土壤脱盐淡化。

⑶化学改良

化学改良剂。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在盐渍土上,特别在碱土上施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因土地类型不同,施入量也不同,施用时间长短取决于当地的经验和资金的状况。施用改良剂后需用大量水冲洗,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应用困难,而且成本高。但是,用这种方法能使土壤积水从379天降到145天,渗水从292mm升到605mm。化学改良尽管成本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看是有益的。

⑷有机肥料

盐渍土除了盐渍危害以外,干旱、瘠薄常常制约着农作物生长,并呈现着盐化程度加重、土壤肥力愈低的趋势。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绿肥牧草、使用腐殖酸类肥料等改良盐碱土,都可收到脱盐与培肥的较好效果。

种植水稻

匈牙利、罗马尼亚、前苏联、泰国、中国都在大面积盐土上种水稻,取得良好的改土增产效果。匈牙利专家通过对中欧及东欧地区盆遗土的研究提出灌溉冲洗、施用化学改良剂和种稻改良三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这一措施为当前改良盐渍化的重点措施。但这一措施要求水平排水畅通。合理轮作,深耕、伏耕、秋翻、选育抗盐作物种类品种,采用密播作物倒茬套种,利用地膜覆盖,盖草改良盐斑地等。

⑹向土壤中注入聚丙烯酸脂溶液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向土壤中注入聚丙烯酸脂溶液,与土壤形成0.5cm的不透水层,从而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盐份随毛管水蒸发向表土累积,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伊拉克土壤学家研究将沥青混入表层5cm土层中,然后冲洗,可提高土温1.3—2.3℃,从而提高盐份的溶解度,增加淋洗效果。施用磷石膏等化学改良剂等进行盐碱地改良。也可使用硫磺、含钙质的水、各种酸性肥料、碳渣等改良盐碱地。应用“康地宝”节水型盐碱土壤改良剂。

⑺利用咸水灌溉

咸水灌溉虽然能增加土壤中盐份,但也能增加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溶液中的浓度。美国、突尼斯、意大利、中亚、阿拉伯和北非分别用小于1g/1或3—8g/1的咸水灌溉,印度还研究利用稀得了的海水灌溉。美国和前苏联为利用咸水灌溉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⑻种植耐盐碱的树种

种植耐盐碱的树种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绿肥)植物,既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从而彻底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开展土壤水盐动态监测,对土壤盐碱化进行预测预报,为改良利用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为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奠定基础。

>>推荐阅读:土地盐渍化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危害?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