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解读《安徽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

解读《安徽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

来源:安徽省国土资源厅2016-09-05 18:01:52

安徽省为解决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问题,制定了《安徽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扩大了救助范围,对救助程序和救助工作机制作出原则性规定,使流浪乞讨人员得到了生活保障,那么安徽省的救助方法包括哪几个方面呢?

一:救助对象

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是指离家在外、自身无力解决食宿、处于流浪或者乞讨状态的人员。既包括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也包括生活无着的乞讨人员;既包括在城市的,也包括在农村的生活无着的人员。

二:救助渠道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可以通过自行求助、有关部门发现、社会组织和个人发现三种渠道获得救助服务。

1、流浪乞讨人员可以直接向救助管理站求助,也可以向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求助。接到求助的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其前往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

2、公安、城市管理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管理站求助;对其中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管理站;对其中的突发急病人员、危重病人、有明显外伤人员、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应当立即送往医疗机构救治,并告知当地救助管理站。

3、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及时向救助管理站或者有关行政机关报告、或者协助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管理站求助。

三:救助服务

政府应当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食宿、急病救治、协助返回等临时救助服务。具体包括:

(1)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食物和饮用水;

(2)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

(3)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

(4)将突发急病人员、疑似传染病人、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及时送医疗机构治疗;

(5)为没有交通费返回住所地、户籍地或者所在单位的人员,提供乘车凭证;

(6)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此外,还要为受助人员提供寻亲服务和接送返回等相关服务。

四:救助期限

对年满16周岁、无精神障碍或者智力残疾迹象的受助人员,救助管理站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遇特殊情形,救助管理站可以延长救助期限,并报主管的民政部门备案。特殊情形是指:

(1)等待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接领的;

(2)正在接受治疗的;

(3)等待安置的。

五:救助方法

答:对因年老、年幼、残疾和其他特殊原因,无法查明亲属、所在单位、户籍地、住所地的受助人员,由救助管理站的主管民政部门提出安置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送公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分类安置。对其中的未成年人,自安置之日起满6个月仍未查明亲属、户籍地、住所地的,由安置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协调公安机关办理居住登记,在居住登记地平等享受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

六:救助政策

对社会组织和个人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或者协助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的,应当给予表扬和奖励。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救助管理站可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七:法律保障

救助管理站不依法履行救助职责的,求助或者受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可以向民政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民政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调查、处理情况告知举报人。对救助管理站违反规定,对应当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不予救助,未按规定履行登记核查职责,收取或者变相收取费用,挪用、私分救助资金、物资等行为的,由主管的民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便民利民措施

对因年老、年幼、残疾和其他特殊原因无法提供相关信息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应当先行救助,在其入站后24小时内以适当形式发布寻亲公告,并提请公安机关协助核查身份信息。对受助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生活自理有困难的人员,救助管理站应当在住宿、床铺安排和饮食等方面给予照顾。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