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深化农村土地改革 助力扶贫开发攻坚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 助力扶贫开发攻坚

来源:互联网2015-10-13 14:18:36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放活土地经营权是农村土地制度的突破口。近年来,雨城区下大力气推进土地改革,不断激发农业农村活力,先后跻身“深化农村改革省级示范县区”“全省首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县区”和“全省首创土地承包经营权示范区”行列,有效推动了全区扶贫开发攻坚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四川作为西部大省,也是贫困人口相对较多的省份,尤其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山区,扶贫开发攻坚任务极为繁重。问题倒逼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势在必行。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多次提出“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放活土地经营权是农村土地制度的突破口。抓住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这个最关键、最复杂、最积极的生产关系,就能够带动农村其他改革攻坚突破、整体推进。”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核心是围绕土地改革做好扶贫开发文章。

  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骨牌效应

  14年前,原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13个字概括出中国“三农”问题,这三个“真”,可谓是过去几十年甚至几千年中国农村的真实写照。笔者认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科学厘清“小康与农村、农村与土地、土地与赋权、贫困与改革”这四对关系。

  (一)小康问题关键是农村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生动地勾勒出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回顾发展历程,2000年底,我国已总体实现小康,经过近十五年来的接力奋斗,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据统计,2014年中国农村仍有7000余万贫困人口,呈现出“多、广、深”等复杂特点。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是补齐发展短板,而农村就是当前我们的最大短板。

  (二)农村问题关键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也是农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它浓缩了千千万万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保障权,只有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利,才是对农民最直接、最具体、最实在的保护。无论是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还是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要求出发,都必须始终牵住“土地”这个牛鼻子,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好农村问题。

  (三)土地问题关键是赋权问题。权利贫困是中国农村贫困现象的主要原因,而农民权利的贫困主要表现为土地财产权利的贫困。农民拥有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权,而在一些地方,不少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使用权却常常被侵犯。作为土地所有者的农民无法参与征地费用补偿的决策过程,补偿多少、何时补偿、补偿多久,常常由“行政命令”确定。这种异化的“政府行为”,严重导致了作为“集体”组成要素的农民“个体”事实上不能履行土地所有权,造成了司法意义上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虚置。

  (四)贫困问题关键是改革问题。当前,在大多数贫困地区,农村俨然成为“386199部队”的驻扎地。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增幅维持在4%左右,农民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剪刀差”仍在3倍以上。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量土地被抛荒,留下老弱病残,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矛盾十分突出。推动新一轮土地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其核心就是要赋予农民对现有土地的永久使用权,真正实现可继承、可出让、可抵押、可参股,持续推动“农民大踏步、农业大发展、农村大繁荣”。

  明确着力重点,探索雨城实践

  近年来,雨城区紧紧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的意见》以及全省、全市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推进会精神要求,牢牢把握灾后重建“大投入、大支持、大关注”,紧紧围绕“赋予、维护和发展农民权利”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气推进土地改革,不断激发农业农村活力,先后跻身“深化农村改革省级示范县区”“全省首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县区”和“全省首创土地承包经营权示范区”行列,有效推动了全区扶贫开发攻坚各项工作。

  (一)夯实土地确权登记基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农村土地所有权向使用权转变的基础性工作。为有效打消农民流转土地时会产生归属纠纷的担忧,雨城区率先在上里镇庙圷村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工作,推行“九步工作法”,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聘请专业团队协助开展确权登记工作,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提供了最清晰、最原始的重要数据。目前,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今年10月内全面完成,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将于今年底前全面完成。截止8月底,全区耕地流转规模已达到6万余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7.2%;全区实现农业收入23.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062元,实现脱贫2279人。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确好权、确准权”的同时,重点是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关键是培育好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像雨城区这样一个生态潜力巨大、特色农业具备后发基础的山区县,近年来,我们积极培育壮大了宏广公司、益诺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先后成立中里镇郑湾猕猴桃生产合作社、南郊余家蓝莓生产合作社等50余家农民合作社,示范带动效应明显。例如:宏广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当地农户成立产业合作社,带动100余户农户种植食用菌,实现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碧峰峡舒心农场在农民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的前提下,接受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指导,以租赁方式流转名扬村150户、426亩土地,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初步实现了规模经营;南郊乡余家村农户以土地作价入股的形式成立富余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成都老农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都久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蓝莓、草莓种植、利润分配协议,农户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方式获得持续收益。目前,全区53家土地合作社亩均收益达3750元,社员人均增收近50%,惠及农户近5000户。

  (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金融支持。针对农业农村的金融机构少、抵押担保物匮乏、贷款成本高,农民普遍面临有政策、有土地、有点子、缺资金的困境,我们积极探索农村资产评估和抵押登记制度,试点建立中里镇产权交易中心,为雨城北线片区提供从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登记流转到抵押贷款一揽子服务;成立雅安市雨城区农村惠民银行,在各乡镇、街道筹建“富民阳光信贷担保公司”,为各类规模经营主体融资、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所有权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协商机制,试点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建设,通过合法合规筹集和调剂组织内会员的闲余资金,为“三农”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近年来,全区累计发放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贷款2.8亿元,为农民致富注入了强心剂。

  深化土地改革,助推扶贫攻坚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点的农村改革新路子”的发展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深化农村改革的主攻方向是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在深化土地改革、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取得了重要的现实成果,但还存在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不明晰、土地规模效应不明显、经营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仍需要我们下深水、闯新路,出实招、破难题。

  (一)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依法依规、规范操作、保持稳定、分类指导、按户确权、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健全以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证、农村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所“一证一所”为核心的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村土地使用产权财产化权能,有效突破土地权利贫困瓶颈。规范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建立市、县、乡(镇)、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和信息体系,全程做好流转规划、汇集信息、沟通供求、价格评估、产权和流转交易等各项服务,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在有条件和有需求的地区,可推广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奖励制度,对流转面积和期限达到规定的农户给予资金奖励和综合扶持,促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

  (二)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继续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等系列产业,在所得税、营业税等方面给予减免,培育发展“订单农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带动农民实现近地就业。灵活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大园区+小业主”等利益链接方式,让农民在规模化经营中持续受益。同时,依托优势资源,加快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积极发展贫困户有能力经营的产业项目,通过建立家庭农场、农家乐等新型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推进生态旅游扶贫,加快贫困村产业新建和发展升级,同步增加农民就业服务收入。

  (三)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鼓励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服务团队、农民经纪人等新型载体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综合服务”的“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整合社会化服务资源,吸引社会资金,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搭建线上线下“一站式”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农业生产“一条龙”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规模化,提高农技推广、品牌创建等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健全融资担保机制和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加快“银农合作、银政结合”,采取政府注入风险基金等方式,推进土地产权增信,加速土地产权抵押融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开辟惠农绿色通道,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吸聚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实现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相互融合。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优先对农民土地专合社、农业科技、教育扶贫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服务农业农村发展。

  (五)健全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人为核心”推动户籍制度公平化改革,让农民在保留农村各项财产权利的前提下进城落户,确保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和更多的财产权利。逐步建立灵活多样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农民按照自愿原则,参与补充养老保险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逐步提高农村医保统筹层次,在条件成熟和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向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过渡。持续改善农村民生保障,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使“三留守”生活有依靠、有保障、有尊严。

  (六)构建失地农民发展长效保障机制。通过企业资助、社会参与、政府兜底的方式,逐步形成以经济补偿、社会保障、产业扶持、就业服务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失地农民发展长效保障机制。完善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逐步调整一次性现金补偿方式,积极探索与失地农民再就业相结合的新型补偿机制。健全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推进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就业扶助体系,加强对失地农民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从源头上提高失地农民的抗风险能力。通过落实税费减免系列政策,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