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土流网2025-09-15 10:46:32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农村农业正从 “产量导向” 向 “质量效益导向” 转型,而品牌化正是打通农业价值链、实现农民增收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农村农业品牌建设并非单一的 “贴标签” 行为,而是需以政策为基、品质为核、文化为魂,搭配精准营销策略,构建 “从田间到餐桌” 的价值闭环。唯有系统性整合资源、破解 “小散弱” 困境,才能让农村农业品牌真正 “立得住、传得开、卖得好”。
农村农业品牌的生命力,始于政策的引导与品质的保障。中央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为品牌建设指明方向,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更成为重要推力 —— 福州市对绿色食品认证给予 2 万元奖励,福建省对福建名牌农产品奖励 30 万元,此类政策不仅降低了品牌建设成本,更激发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参与热情。农村地区需主动对接农业农村部门,争取纳入国家级或省级品牌培育名单,借助政策红利搭建品牌培育框架。
品质是品牌的 “生命线”,脱离品质的品牌终将沦为 “空中楼阁”。需严格推进 “三品一标” 行动:品种培优聚焦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如民勤蜜瓜的原生品种选育;品质提升依托全流程质量管控,奉节脐橙修订《地理标志产品奉节脐橙》标准,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 “一码溯源”,让每颗橙子的种植、分拣、物流信息可查可究;标准化生产则通过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倒逼规范,天津沙窝萝卜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户产品,推动种植环节统一施肥、统一管理,从源头保障产品一致性。
农村农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人无我有” 的地域与文化属性。独特的自然禀赋是品牌的 “天然背书”—— 五常大米依托黑土地与松花江水源,赣南脐橙凭借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红壤土,这些不可复制的地理条件,通过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认证转化为品牌稀缺性。同时,农耕文化与民俗故事为品牌注入温度:内蒙古 “内蒙古味道” 区域公用品牌,将草原文化融入牛羊肉、沙棘等产品叙事,2024 年带动销售超 4 亿元;浙江安吉白茶园开发 “采茶 + 制茶体验游”,让消费者在参与中感知传统茶技艺,实现 “产品” 向 “文化符号” 的升级。
单一品牌难以覆盖多元市场,需构建 “区域公用品牌 + 企业品牌 + 产品品牌” 的三维矩阵。奉节脐橙以 “奉节脐橙・自然天成” 为区域品牌核心,统一视觉识别与包装规范,同时针对高端礼盒市场推出 “特级果”,针对大众消费开发 “电商专属装”,形成分层定位;天津 “津农精品” 整合小站稻、沙窝萝卜等特色产品,通过统一品牌背书提升整体市场辨识度,年销售额突破 100 亿元。这种矩阵模式既避免了农户 “各自为战” 的内耗,又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农村农业品牌营销需跳出 “重线上轻线下” 的误区,结合产品特性与人群习惯,打造 “可落地、高转化” 的渠道网络。线上渠道聚焦 “低成本引流”,短视频与直播成为核心抓手 —— 重庆奉节脐橙让果农直接出镜,直播 “凌晨采摘 + 打包发货” 场景,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 500 万元;重庆 “村村旺” 平台通过抖音直播创下 1016 万元销售额纪录,并依托智能撮合系统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同时,社群私域沉淀复购客户,小区团购群发布 “基地实拍 + 检测报告”,以 “熟人经济” 破解生鲜产品的信任难题。
线下渠道则强化 “体验感”,弥补线上消费的 “触摸空白”。农超对接设立 “地域品牌专柜”,搭配试吃台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品质;文旅融合打造沉浸式场景,天津开通 “小站稻号” 海河游船,陕西袁家村将 “关中面粉” 转化为 “磨面体验 + 面食宴”,让品牌融入消费场景。特殊渠道更能借力破圈 —— 参与政府主办的农交会对接 B 端客户,联合公益组织开展 “助农行动”,央视曾通过一场助农直播帮助甘肃定西土豆售罄,同时打响地域品牌。
信任是农村农业品牌的 “隐形资产”,需通过 “认证 + 溯源 + 口碑” 三重构建。优先获取 “三品一标” 认证,部分地区对有机农产品认证补贴 50%;推行 “二维码溯源”,消费者扫码可查看种植过程、检测报告,高端产品则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 “不可篡改”;鼓励客户晒单形成口碑,邀请美食博主、城市消费者 “走进基地”,以第三方体验报告增强可信度。
农村农业品牌建设非一日之功,需以人才为支撑、机制为保障。针对农村 “人才短缺” 痛点,开展电商运营、品牌策划专项培训,重庆 “村村旺” 累计培训 3500 余名电商人才;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研发平台,攻克冷链物流、加工工艺难题,奉节脐橙通过 “产业大脑” 对接三级初加工中心,实现分选、仓储数字化管理。
利益联结机制则确保品牌红利惠及农户。中化农业通过订单生产帮助小站稻种植户提升收益,岳农实业带动红瑶甘薯种植 1.6 万亩,助农增收 2000 元 / 人;政府通过包装补贴、营销奖补激励主体参与,同时建立品牌 “优进劣出” 机制,天津定期清退市场活跃度低的品牌主体,维护品牌含金量。
农村农业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政策、产业、营销、人才多维度协同。从夯实品质根基到挖掘文化价值,从构建渠道矩阵到守护消费信任,每一步都需立足农村实际、贴近农民需求。唯有让品牌成为连接 “田间” 与 “餐桌” 的桥梁,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未来,农村农业品牌更需借力数字化浪潮,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找到平衡,让 “乡土味” 飘向更广阔的市场。
寒旱地区特色农业如何实现从“靠天吃饭...
福建泉州德化县2024年农业品牌建设...
2024年重庆垫江县农业品牌建设奖补...
《松潘县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的实...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品牌...
农业部加强品牌体系建设推进休闲农业和...
广东省:江门市守好农产品从“农田到餐...
农业农村部将开展2023年农业品牌精...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奶业品牌提升实...
农业农村部部署加强田间管理等多措!
2020年冬小麦后期田间管理工作怎么...
面对不利天气如何加强春季田间管理?湖...
相山区: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打通乡...
重庆市合力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火山岩稻米丰收上餐桌,物农网订单农业...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