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田垄上的 “防护网”:参保农作物与主流农业保险全指南

来源:互联网2025-08-29 15:02:34

长安街花坛里象征丰收的高粱、甘蔗,在田野中还有另一重身份 —— 农业保险的保障对象。从景观装饰到田间卫士,这些农作物的安全生长离不开农业保险的护航。2025 年中央财政继续为 16 个大宗农产品提供保险保费补贴,构建起覆盖主粮、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风险保障体系,让农民从 “看天吃饭” 变为 “知天而作”。

哪些庄稼能 “上保险”

三大粮食作物是农业保险的核心保障对象。稻谷、小麦、玉米作为餐桌上的主食,享有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双重保障。完全成本保险覆盖种子、化肥等物化成本,还包含土地租金和人工费用,像吉林的玉米种植户每亩可获 750 元保额,水稻更是高达 1100 元。种植收入保险则像 “双保险”,既保产量又保价格,保障水平最高可达产值的 80%,即便遭遇天灾或市场波动,农民也能获得稳定收入。

经济作物同样被纳入保障范围。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包括长安街花坛里的甘蔗)等 13 类作物均在中央财政补贴名录中。这些作物的保险虽保障内容各有侧重,但都遵循 “生产成本 + 市场风险” 的双重防护思路。对于茶叶、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作物,国家通过 “以奖代补” 政策鼓励地方开展保险试点,让小众作物也能获得定制化保障。

主流保险怎么 “保”

完全成本保险如同 “生产成本保护伞”,为农作物生长的全链条成本兜底。以吉林为例,玉米保费每亩 45 元,政府补贴后农户实际承担费用大幅降低,遭遇旱灾、病虫害等灾害时,可按损失程度获得赔付,覆盖从播种到收获的各项投入。这种保险特别适合规模化种植户,能稳定种粮信心。

种植收入保险是 “价格产量双保险”,解决了农民 “丰产不丰收” 的难题。当市场价低于预期或产量因灾下降时,保险公司按约定赔付差额。财政部规定这类保险与完全成本保险可自愿选择,不重复投保,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达 45%,大大减轻农民负担。

天气指数保险则是 “智慧定损神器”。内蒙古牧民宝音通拉嘎投保的肉羊天气指数保险,通过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等指标定损,雪灾旱灾发生后 “按天理赔”,近三年已提供 5.74 亿元风险保障。这种保险无需现场查勘,靠气象数据自动触发赔付,在农作物种植中同样适用,尤其适合干旱、洪涝高发地区。

从灾后补偿到生态共赢

农业保险已从单纯灾后补偿升级为风险预防和生态保护的综合工具。草原地区的保险条款规定,只有在载畜量范围内的羊群才能参保,倒逼牧民科学养殖,实现 “牧业增收、草原增绿” 的双赢。在粮食主产区,保险与休耕轮作政策结合,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从源头降低风险。

从长安街的景观作物到田间地头的万千禾苗,农业保险如同隐形的耕耘者,守护着农民的每一份辛劳。无论是三大主粮的完全成本保障,还是 ia 还是特色作物的 “以奖代补”,这些政策组合拳让农业生产有了稳定预期。当风吹过稻田,沉甸甸的稻穗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更依托保险制度筑牢了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生长。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