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武威市土地流转促农增收纪实

武威市土地流转促农增收纪实

来源:互联网2012-02-24 13:24:35

 来源:武威日报

 
    曾经被农民紧紧攥在手心里视为“命根子”的土地,现如今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流转开来,盘活了资源,逐步实现土地的规模和集约经营,成就了种地农民和务工农民的“双赢”。
农民身份变了
    自2010年以来,凉州区武南镇下中畦村五组农民袁国海一天也没清闲过,他将自家3亩多土地流转给了武威亚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自己又被该公司聘用,天天到地里去上班。他逢人便乐呵呵地说:“以前,我们费心费力种一年地也换不来好多钱,现在‘两头获利’,不用种地也有收入。” 
    “土地承包费每年每亩600元,年工资9000元,我管理的5座棚挂果后每年提成收入的20%,工资、土地租金,再加上年终分红,这可比一年到头种地划算得多。”袁国海喜滋滋地给记者算起了他的“幸福账”。
    如今,在我市,像袁国海这样从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在土里刨食到成为“多薪”的农民,还有很多。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积极探索新机制,按照“明确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转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有偿流转土地。仅凉州区,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能使2万左右农村劳动力完全转移出去,从事二、三产业,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加上季节性务工人员,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动力变成复合型农民和产业工人,形成了土地流转、劳务输转、就业增收的良性互动。
土地连片成规模了
    “如今我是‘一分不投,风险一点不担’,挣钱顾家两不误。”说这话的是凉州区张义镇农民王金菊。王金菊把自家的5亩多土地流转给了中药材种植营销大户常财国,一亩地一年租金500元,她又在中药材基地打工,一年收入1万多元。王金菊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还能照顾家庭。王金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亩多地种小麦、玉米,每亩也就几百元的收入,这还得搭上人工。
    而租地的常财国,种植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创办了一家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司。目前药材已远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常财国对土地流转的总结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把土地变“活”,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土地流转撬动了扶持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的增加,促进了日光温室生产、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灌区农田节水、暖棚及标准化养殖、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古浪县定宁镇晨光村农民段宏2004年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红叶绿色生态园林有限公司”,流转晨光村闲置土地2500余亩,建设50余座日光温室,发展现代种养业。同年,他又创建了存栏500只的种羊场,种植饲草苜蓿100多亩,年使用劳动力100多人次,仅本村劳动力在他的公司一年就能挣到20多万元。
种植结构更优了
    对流转的土地,我市各乡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培育规模经营主体,提高农村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使农民从土地流转中分得更多“红利”。
    黄羊镇采取招商引资和发动本地经营大户的方式,积极和外地客商、本地经营大户联系,培育出了一批流转土地的企业和经营大户等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推动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11年,引进农业企业、培育经营大户13个,以出租的形式流转土地5670亩,流转期限1到3年,土地流转收益每年每亩500元到700元,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食葵、中药材、枸杞等种植。
    同样是土地经营权流转,凉州区羊下坝镇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了“一村一品”发展步伐。
    “现在大棚里的西红柿陆续在采收,光这一茬一亩就收入了1.5万元,一年下来一座棚收入个三四万元不成问题。”在羊下坝镇,记者与正在日光温室里指导工人将摘下的西红柿分类装箱的甘肃诚坤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苏加利攀谈起来。
    甘肃诚坤科技有限公司是羊下坝镇2011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安徽客商。该公司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集体出租的方式,流转土地200亩,建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精细蔬菜基地。目前,60多座棚内全部种植从以色列引进原种的高品质西红柿,平均每月发往上海等地的精细蔬菜有60多吨。镇党委书记赵生荣向记者介绍了今年该镇土地流转的新思路:将按照“因地制宜,整村推进,规模发展,提升效益”的思路,结合日光温室千亩园区建设,集体流转土地500亩,建设日光温室园区;协调联系规模化生产基地的龙头企业,以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为依托,计划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土地整村租赁,建成5000亩的制种产业基地。出租土地的农户可按照反租倒包的方式,承包经营20-30亩土地,也可以外出务工。
农业现代化步伐更快了
    我市以出租、互换、转包、股份合作等形式,促进土地向种养能手、合作社或龙头公司经营流转,取得了好的经验和丰厚的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方面,有的农民可以外出务工经商,有的就地转移就业,既获得了土地的流转收益,又有时间和精力获得务工经商的收入,从而拓宽了增收渠道。另一方面,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机械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为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市农村经营管理站负责人说。据了解,2011年我市共流转农村土地14.7万亩,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35.08万亩。从流转形式看,转包12.0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34.4%;互换15.87万亩,占45.2%;出租5.5万亩,占15.7%;转让0.66万亩,占1.9%;股份合作0.11万亩,占0.3%;其他形式0.86万亩,占2.5%。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大土地流转步伐,注意调动土地流转供需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育和健全权利平等、共同参与的土地供需市场主体,鼓励引导科技人员、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和扩大土地流转需求市场,提高土地流转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争取扶持项目资金,对运作规范、作用明显的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和规模经营主体给予一次性资金奖补,扶持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土地集中流转规模经营大户、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健康发展。
    (记者:朵俊庆)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