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土地问题是农民最大的民生问题,涉及到农民最核心的利益。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漠视农民的存在以及他们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土地流转政策扶持鼓励农民流转土地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依法保障农民享有平等的财产权利,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农民土地流转蔬菜大棚租赁—“城市的菜园子”常德伍家嘴村
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芒果TV、新湖南等联合制作的大型互动电视乡村全景秀《三湘巨变·全民上网计划——40年40村微纪录》正在热播,本期节目将镜头对准了常德经开区石门桥镇伍家嘴村。先进的生产模式赋能伍家嘴村的发展,从分散作业到土地集中流转,伍家嘴村的变化体现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变革。
一、探索公司经营新形态,土地流转出红利
2018年以前,每家每户种好自己的地,是伍家嘴村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但今年年初,村支书王以建提议以公司化运营的模式激活农业发展。而实现公司化运营就需要土地流转。开办农业公司,在农村是个十分新鲜的事,村民们一开始都不理解。村里的几位种植大户也向王以建抛出了问题,这土地流转给老百姓能带来什么好处?农家乐以公司化运营好处又在哪里?
农民土地流转一定要家里所有人都同意吗?只有一人同意是否可以合法流转?
一网友在平台咨询:“村里搞土地流转,我家七口人只有一人同意,这种情况下可行吗?”这种情况在土地流转中并不少见,下面我们就来针对该网友的提问来做个解答,究竟农民土地流转一定要家里所有人都同意吗?只有一人同意是否可以合法流转?
从避免流转纠纷的角度出发的话,你的这种情况建议不要流转,因为由于流转农户家庭成员意见不统一而擅自把土地流转出去之后造成的土地流转纠纷案例还是比较多的,打起官司来劳神劳力还伤财。
从法律和流转合同有效性来讲,这还得看同意流转的这一个人是“户主”还是家庭中的其他“土地共有人”。
农民土地流转时小心这三种行为,以免地财两空!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都不种地了,而使流转或承包给别人,赚取租金增加收入,但在流转或承包时会出现各种纠纷现象,尤其是以下三种行为要注意,以免地财两空!
1、租地合同要有
在农村基本上都是口头协议,就算是借钱也很少有写欠条的。大家都认为相互认识,没必要写这些东西。但现在有不少人都会利用农民的这种性格进行诈骗,一年的土地流转价格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每个人都觉得签订合同麻烦,那一户人家几千块钱,一个村里就多少钱了?这可就是一笔财富了,往往很多人种地后直接就拿着钱跑出去了。所以说土地的流转过程中一定要有合同,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够进行后续的维权认证。
农村土地确权对农民土地流转有什么影响?(深度解析)
2018年我国将全面结束农村土地确权,不得不说,农地确权强化了对农地承包权的物权保护,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那么在另一项有序开展的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村土地确权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对其有什么影响呢?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4大因素
首先,我们来分析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农村土地的流转,归纳起来,可以分为4个,如下:
农民土地流转时,要懂这些法律常识!
谈到土地流转,土地承包,因为涉及到的相关法律常识较多,多数人都会觉得是一件繁琐又痛苦的事情。在具体操作前,请仔细研究这几个问题:
1.农地类型有哪几种?
要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农用地,就可以分为耕地、林地、园地、牧草用地等。建设用地可以更细地划分为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用建筑用地、住宅用地、水利建设用地等等。
浙江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四票”解决农民土地流转后顾之忧
加快土地流转,使土地更高效,集约,快速地利用起来,已然成为当前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不可忽视的关键。早在2009年,浙江湖州市吴兴区就开始了对土地流转机制的探索。如今,在当地,老百姓过上了“土地变大米,平房换楼房”的新日子。“米票”、“房票”、“股票”、“地票”的新生概念不仅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方式,也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吴兴区流行的“米票”
吴兴创“四票”机制解决农民土地流转后顾之忧
农民土地流转收益高 他们怎么做到的?
3月16日,大同县吉家庄村村委会办公室内一片喜气洋洋。刚刚拿到大同县吉家庄中心村农牧专业合作社6400元土地流转租金的农民吴继兵脸上洋溢着喜悦。他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农忙时节每天都在地里转,今年土地流转出去了,不用操心了。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旱涝保收地拿到流转土地的租金,而且还可以腾出精力和时间,安心外出打工赚钱。
吉家庄村是大同县的一个贫困村,全村1008口人,41%的人口属于贫困人口,农业还是以种植玉米为主,脱贫攻坚的难度较大。“冬季行动”以来,该村“两委”班子冬闲人不闲,外出学习考察,多方分析市场,多次召集村民座谈讨论,转变种植观念,谋划增收致富良策,成立了大同县吉家庄中心村农牧专业合作社,流转了266户村民的1500亩土地,签订了12年土地流转合同。本着让利于民的思路,合作社以每年每亩800元的租金流转土地,农民出租土地有收入,又不承担经营风险,大伙参与流转的积极性很高。
该村党支部书记刘猛说,按照规划,全村的3000亩水浇地将在两年内全部完成流转,并以黄花为主导产业,配套种植连片蔬菜、连片向日葵,带动村民增收。刘猛告诉记者:“土地流转,不仅让村民们有钱赚,还带动了村里在外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到目前已有20个年轻人参与进来,在合作社入股,参与土地流转,共同建设家乡。”
下一步,该村还将通过今年异地搬迁的好政策,让村民们全部住上新房,并计划打造300多套乡土风情的房屋建筑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们再多一条致富门路。
农民土地流转后增收多少钱?流转成功的每亩每年管理费多少?
近年来,鹄山乡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富余劳力工作效益,大力推动该乡土地流转,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截止2016年1月,全乡总共流转土地6000余亩,占全乡土地面积的33%以上。其中新增流转土地4000亩。
常言道:“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吃饱肚子不受气。”可如今鹄山乡鹄山村委陈家村的付兵根却说:“全把土地拿出去,再不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现在,付兵根农忙时帮助流转企业管理近200亩左右的农田,每个月有2400元的工资,流转企业还跟据水稻管理的好坏,给予相应的管理奖金,农闲时还可以管理自己留下的旱地和小果园,土地流转后每年增收近2万元。不仅如此,土地流转带来了先进的农村土地经营理念,以新余市雨禾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为例,今年自行修建了标准大棚,准备集中育秧,能更好地提高育秧效益;他还根据土地土壤的不同,分别种上了不同的经济作物,2016年,雨禾公司还准备种植200亩大棚无籽西瓜、60亩大蒜。“鹄山农业结构较单一,传统优势产业又没有很好地发扬,比如鹄山大蒜声名远扬,可是收获大蒜时鹄山乡却到了没大蒜可买的尴尬境地。”雨禾公司总经理陈木生说。
万事开头难,最初鹄山乡启动土地流转工作时,进展得并不顺利,但土地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工业革命”,推动土地流转是时代的潮流。为此,乡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宣传,通过召开座谈会、各村党员群众会、印发资料等手段,宣传国家、省、市、区的土地政策,帮农户算好土地流转经济账,让土地流转在群众中不再陌生,并逐渐接受土地流转。此外,对各村委土地流转进行严格考核,对于流转成功的,流转企业还会支付每亩每年30元的土地流转管理费,不但能有效促进土地流转工作开展,还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形成多赢。
农民土地流转收入属于什么性质的分配方式?
农民土地流转收入属于什么性质的分配方式?
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提供市场机制
财产性收入是财产所有人通过行使对自己财产的使用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从而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往往不需要生产经营来获得,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收藏品市场等活动,使财产进入市场的竞争机制中,在资源配置中获取财产性收入。因此,有效的市场机制是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必要前提。首先,土地流转促使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合理流转为农民各尽其能创造了有利条件,善于务农的务农,强于经营的经营,能务工的务工,使劳动力面向市场重新选择职业,促进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发展,大大提高了土地的资本效用,促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其次,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和城市资本的良性互动,同时还可以使城市的资金、科技、设备等生产要素流到农村,加快农业的现代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最后,土地流转带动了流转市场的发展。土地既然要流转,就必定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流转市场,这些机构有助于农村市场的发展,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
农村农民土地流转出去每亩多少钱?其他收入多少?
广西田东县祥周镇近几年来积极引导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引进农企和个体老板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和立体种植养殖产业,耕地价值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带动了该镇和周边经济的发展。
祥周镇模范村村民黄浓芬一家5口人,有耕地约30亩。她算了一笔账:耕地流转前全家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甘蔗,年纯收入约2万元。实行土地流转后,黄浓芬家流转出土地28亩。按2014年每亩1100元计算,仅土地租金就有30800元的收入。
黄浓芬说,土地流转出去了,儿子儿媳放心到广东进厂打工,两人每月总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丈夫则到种植大户的香蕉园负责肥水管理和治安管理,月收入2000元,全家一年总收入达13万元。除去各项生活开支后,年纯收入也有7万元以上。
据了解,模范村是祥周镇较早实行土地流转的一个村,该村耕地总面积5105亩,流转土地3200亩。土地流转后,多数年轻的村民外出到广东等地进厂务工,月收入几千元。40岁至50岁的则到种植户蕉园和果场打零工,每天收入80元,每月也有约1000多到2000元的收入。遇到用工繁忙时,每天甚至有100多人到种植大户的蕉园打工。近两年,该村出现了4个20人规模的香蕉装车队,每人每天收入180到200元,每月收入有3000到5000元不等。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也实现稳步增长,从2011年的2121元提高到了2014年的52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