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洛阳市牡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洛阳市牡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来源:洛阳市政府2018-03-19 11:21:40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牡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

通  知

洛政办〔2018〕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牡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8年2月14日

洛阳市牡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洛阳市委 洛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实施方案>的通知》(洛发〔2017〕18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牡丹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牡丹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进一步扩大牡丹产业影响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按照“9+2”工作布局和“565”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紧紧围绕擦亮洛阳牡丹品牌、壮大牡丹产业规模、拉长牡丹产业链条,将牡丹发展与牡丹文化节惠民措施相结合,倒逼旅游业向全域旅游、综合配套延伸和游园景点经营模式转变的要求,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优化提升观赏类牡丹产业,着力发展深加工类和药用类牡丹产业,拓展丰富牡丹衍生类产业,推动我市牡丹产业从单一观赏向综合性产业转变、从牡丹种植向全链条延伸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高效化方向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龙头企业带动转变、从单一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转变,推进牡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洛阳牡丹品牌影响力、文化带动力、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把我市牡丹产业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以发展观赏牡丹、油用牡丹、鲜切花和牡丹深加工业为主,兼顾牡丹衍生品的开发。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突出特色品牌,强化科技创新,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体系,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提升牡丹产业化水平。

2.企业主体。坚持企业主体地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完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产品研发推广方向,发挥市场对企业配置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决定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优化产学研协同机制,让各个主体围绕创新目标,共同协作、相互配合,不断优化提升牡丹产业发展水平。

3.政府扶持。设立牡丹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引导,调动企业、经济合作组织、个人等经营主体积极性,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牡丹产业开发,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科技创新。采取“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的方式,构建“五位一体”的牡丹产业研发、示范、转化推广链。加快推进政产学研结合,实施基础性研究,加强牡丹研发平台建设和实用性研究,提高牡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在牡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贡献率。

(三)发展目标

重点建设市场流通体系,完善科技支撑和加工利用体系,以销定产,有序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牡丹产业化经营水平,将洛阳打造成为全国基地规模最大、产业产品最全、牡丹产业旅游带动性最强的世界牡丹最佳观赏中心,中国最知名的牡丹市场物流集散中心,中国牡丹产业高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牡丹品牌集聚区和牡丹文化传播中心,中国牡丹科技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中心,引领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的新潮流。到2020年,全市牡丹种植总面积力争达到50万亩,牡丹产业总产值达300亿元,出口创汇3亿元。

二、重点领域

(一)建设牡丹产业市场流通体系

目标任务:围绕老城区洛阳牡丹旅游集聚区,以国家牡丹园为主体,辐射周边,建设1个牡丹产业物流集散基地,包含1个牡丹产业综合交易中心,3个专业交易市场(种质资源交易中心、鲜切花专业出口交易中心和牡丹深加工产品、牡丹文化产品、衍生产品等全产业链交易中心),并纳入我市构建现代市场体系重大项目。2018年,创建1-2个以牡丹籽油、牡丹花茶、牡丹鲜花饼等牡丹深加工产品为主的品牌,1-2个“袖珍盆景牡丹”、牡丹真花艺术品、牡丹瓷等牡丹衍生品,1-2个洛阳观赏牡丹名品,1个牡丹地标产品;至2020年,力争建设1个以上牡丹产业集聚区,创建5个以上以牡丹籽油、牡丹花茶、牡丹鲜花饼等牡丹深加工产品为主的品牌,5个以上“袖珍盆景牡丹”、牡丹真花艺术品、牡丹瓷等牡丹衍生品,5个以上观赏牡丹名品,3个以上牡丹地标产品,着力将洛阳建成全国最大的全产业链牡丹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转型路径:

(1)加强市场研究。开展牡丹产品市场研究,重点研究牡丹产品消费对象、消费习惯及消费分布区域和国内牡丹产业发展情况等方面内容;聘请国内外知名策划和品牌推广专业团队,分析制定牡丹产品营销方向、推广方案和品牌营销策略;注重产品创意创新,培育国内外两个市场,拓宽市场空间,提升洛阳牡丹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和出口创汇能力。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商务局、洛阳检验检疫局。

(2)培育专业市场。完善牡丹产品生产和质量标准体系,开展食用牡丹产品安全评估和质量可追溯工作,加大 “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建设牡丹产业公共检测平台,规划建设高标准、辐射全国的牡丹信息大数据、牡丹产业现代物流等“互联网+”实体平台,指导建设符合欧盟标准的牡丹深加工产品生产线、厂房和园(区)示范基地。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旅发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农业局、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洛阳检验检疫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3)创建牡丹品牌。邀请国内专业设计团队,做好牡丹深加工产品的商标LOGO和外包装设计,为品牌创建奠定基础;借助“牡丹花都”品牌,重点推介观赏、盆花、切花、深加工等优势品种,打造洛阳观赏牡丹名品;支持和引导牡丹产业龙头企业创建牡丹深加工产品、牡丹观赏、牡丹文创、牡丹旅游、牡丹衍生品等国际、国内牡丹品牌,分类别、分档次逐步推向市场;申建牡丹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示范市),鼓励支持牡丹企业申报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林业局、旅发委、农业局、工业和信息化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洛阳检验检疫局。

(4)建立营销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将中国牡丹网络营销门户网站、跨境电商平台、国内知名电商平台、自贸区平台等流通网络与“牡丹花都”品牌有机结合,提高并扩大洛阳牡丹产品的社会知名度、认可度和影响力。借助牡丹文化节,创新文化宣传手段,将牡丹文化、牡丹产品与洛阳历史有机融合。多渠道组织牡丹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博览会、商品交易会、贸易洽谈会和境外推介活动,宣传推介牡丹产品。推广电子、网络等新型交易方式,引导产销衔接,降低流通成本,逐步建立健全牡丹冷链储运、物流配送、农超对接、出口外销和网上销售等市场网络。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宣传部,市旅发委、商务局、林业局、发展改革委、供销社、会展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商联、洛阳检验检疫局,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管委会。

(二)构建牡丹深加工产业体系

目标任务:2018年,创建1-2个以上牡丹产品商标品牌,打造5-10家牡丹龙头企业和2家牡丹产业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四板);至2020年,牡丹产品商标品牌达到5个以上,牡丹龙头企业达到20家,牡丹产业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四板)达到5家以上。

转型路径:

1.    拉长牡丹产业链条。以牡丹深加工产品开发为主线,在牡丹籽油、牡丹精油、牡丹酵素、丹皮酚、多糖、蛋白粉、抗氧化剂和牡丹食品等深加工产品的科研技术成果基础上,加快牡丹籽、牡丹果荚皮、牡丹花、茎、根等部位的综合加工利用和开发,延长产业链条,形成生产规模,提升牡丹产品品质;利用牡丹赏花旅游资源、牡丹鲜花资源,开发适宜馈赠、留念的牡丹干花、香包、香袋、精油、化妆品、“袖珍盆景牡丹”等旅游商品和牡丹鲜花美食、鲜花药膳、鲜花美容等项目,拓展牡丹产品市场范畴,打造牡丹全产业链。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农业局、旅发委。

2.    培育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引智,引进大型企业,引导国有企业参股控股牡丹企业,重点打造技术先进、产品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牡丹龙头企业。每2年评定5-10个牡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牡丹龙头企业和牡丹产业协会、花卉协会、花茶协会、药食同源研究会等各种协会的示范带动作用,统筹牡丹加工产业资源,创建洛阳牡丹产业联盟,统一打造产品品牌,提高洛阳牡丹产品的形象和市场认知度,带动牡丹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升我市牡丹深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商务局、林业局、农业局、市政府金融办。

(三)提升牡丹观赏品质和内涵

目标任务:2018年,规划提升1个复合型牡丹观赏园;力争到2020年规划提升复合型牡丹观赏园3个,恢复打造《洛阳名园记》中的园林景观1-2个,打造以牡丹为主体的牡丹特色小镇或美丽乡村4个以上。

转型路径:

(1)打造精品牡丹观赏园。以现有牡丹观赏园为主体,创新现有牡丹观赏园的景观设计,提高牡丹园的园艺水平和观赏价值,挖掘平面与空间资源,打造立体牡丹景观,拓展牡丹的观赏功能。以国家牡丹园为重点,高标准打造一批突出洛阳特色、国际一流的四季牡丹观赏园区;以王城公园、国家牡丹园、隋唐遗址公园、中国国花园等现有牡丹观赏园为重点,提升一批有文化、有品味、有特色的复合型精品牡丹观赏园;结合隋唐遗址公园等项目,恢复打造1-2个《洛阳名园记》中的园林景观,提升洛阳牡丹观赏的整体水平。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林业局、文物局。

(2)提升城市牡丹景观。在城区规划和园林绿化中,特别是机场、高速路、快速路等城市主要出入口绿化带、市区主要道路、城市游园、中心广场,增加牡丹品种,优化牡丹、芍药配植比例,形成“满城尽是牡丹花”的浓郁氛围。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规划局、城管局,洛阳机场,各县(市、区)政府。

(3)推动乡村牡丹旅游。以牡丹集中种植区为载体,开发牡丹采花游、牡丹饮食游、牡丹诗词歌赋游、牡丹书画游等多种牡丹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乡村牡丹生态观光园和牡丹特色小镇。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农业局、住建委、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

(四)打造标准化牡丹种植生产基地

目标任务:2018年,建立牡丹标准化种苗繁育和种植示范基地1-2个,新增观赏性牡丹种植面积0.5万亩,牡丹观赏种苗保有量800万株以上,盆花年供应能力30-40万盆;打造鲜切花示范种植、出口基地1个以上,鲜切花年供应能力600万支以上;建设高产、稳产油用牡丹(含药用类)生产示范基地和产业化集群1-2个。到2020年,牡丹标准化种苗繁育和种植示范基地达到5个,观赏性牡丹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牡丹观赏种苗保有量达到2000万株,盆花年供应能力40-60万盆;打造鲜切花示范种植、出口基地2个以上,鲜切花年供应能力达到2000万支;高产、稳产油用牡丹(含药用类)生产示范基地和产业化集群达到5个。

转型路径:

(1)建立观赏类牡丹种植基地。在孟津县、偃师市、栾川县、老城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观赏类规模化、标准化优质种苗繁育和种植示范基地,实现优秀品种、畅销品种专业化生产,达到批量化市场供应能力;巩固四季盆花生产优势地位,持续占领全年反季节牡丹鲜花的高端市场。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2)建立牡丹鲜切花基地。依托我市国家级出口牡丹芍药种苗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结合旅游产业发展,在基础条件好的偃师市、孟津县、宜阳县、伊滨经开区、老城区和丘陵山区的嵩县、栾川县、洛宁县发展鲜切花基地,扩大鲜切花种植基地规模。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3)大力发展加工类牡丹种植基地。研究加工类(含药用类)牡丹的旱地栽培技术,完善制定《牡丹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等牡丹产业深度开发产品的技术规范,占领国内牡丹产品生产技术高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牡丹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推广牡丹与中药材间作和花林套种技术、牡丹林下养殖技术、牡丹节水灌溉技术,利用各县(市、区)丘陵、坡地、宜林荒山荒地和廊道绿化等适宜的林下资源间作牡丹,因地制宜拓展加工类(含药用类)牡丹种植区域。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科技局、农机局、畜牧局,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国家牡丹园。

(五)打造牡丹产业研发体系

目标任务:2018年,构建1个牡丹研发平台科研中心,谋划立项2个以上牡丹科研项目,培育10-20个高端观赏、油用、鲜切花牡丹新品种,20个以上高端观赏牡丹品种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到2020年,构建2个牡丹研发平台科研中心,谋划立项5个以上牡丹科研项目,力争新增高端观赏、油用、鲜切花牡丹新品种50-80个,研究工厂化种苗繁育技术,使具备规模化供应能力的高端观赏牡丹品种达到50个。做好牡丹高效栽培和牡丹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以“袖珍盆景牡丹”等观赏牡丹为代表的研发与推广,在3-5年的时间内形成一批有影响力、标志性和实用性的科技成果。

转型路径:

(1)构建牡丹研发平台。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科研机构合作,以牡丹生物技术、牡丹产品研发、牡丹市场开发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依托洛阳市深厚的牡丹科研基础,打造洛阳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吸引国内从事牡丹研究的院士、高校专家来洛阳建立牡丹产业院士工作站;引导支持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建设牡丹种质创新与精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牡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牡丹食用与药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使洛阳成为国际上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牡丹科技研发中心。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林业局,河南科技大学。

(2)明确科研重点方向。一是新品种选育。洛阳农林科学院与华大基因做好牡丹分子育种,进一步强化观赏、油用、切花、盆栽等专用品种的培育,及时转化、应用牡丹基因测序成果,利用基因片段的改变探索培育集观赏药用加工为一体的多用途牡丹新品种;国家牡丹园利用国家级牡丹基因库的种质资源优势,重点做好杂交育种,在观赏牡丹、油用牡丹方面培育新品种;相关科研单位通过提高育种手段,加快洛阳牡丹新品种的选育,更好更快地对接市场;收集油用牡丹种质资源、培育优良品系,建设油用牡丹种子园,提升种子产量质量综合增益。二是高效栽培。重点做好牡丹种苗工厂化快繁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观赏新优品种牡丹规模培育及产业化、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牡丹鲜切花保鲜储运与拉长花期技术、反季节牡丹花期调控技术、油用牡丹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及生产模式等领域的研究。三是产品研发。根据市场需求,做好牡丹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的核心研发、牡丹大健康产品精深加工研发等,重点做好牡丹籽油提取技术研发,提高牡丹籽油品质和口感、提高牡丹精油转化率。通过科研与开发,提高洛阳牡丹的核心竞争力和主导地位,增加效益。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科技局,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洛阳农林科学院、国家牡丹园、相关科研单位。

(3)加大牡丹科研投入。在政策方面,加大牡丹科研方面的投入,重点支持重大牡丹研究课题立项。对于能够促进牡丹产业快速发展的科研机构委托项目,经专家评审、有关部门认定后,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项目研发配套资金。依托河南科技大学牡丹学院,强化政产学研合作,以市场为引导,加强基础性和实用性研究,不断提高科技转化率,努力实现科研优势向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的转化。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科技局、林业局,河南科技大学。

[政1] (六)弘扬洛阳牡丹文化

发展目标:通过牡丹文化具象化载体的开发,拓宽牡丹文化的受众范围,打造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背景需求的牡丹文化产品体系,塑造符合年轻化需求的牡丹文化形象,增强牡丹文化与传统节日的对应关系,不断巩固提升洛阳牡丹的地位,扩大洛阳牡丹城市形象影响力。

转型路径:

(1)创新牡丹文化载体。规划设计洛阳牡丹文化宣传方案,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深度发掘洛阳牡丹历史文化精髓;以牡丹文化传承创新为支撑,积极开展牡丹文创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牡丹文化特色的牡丹影视作品、文艺展演、牡丹摄影、牡丹诗词、牡丹传说等文创作品;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完善洛阳牡丹历史传说和形象设计,将历史典故、牡丹传说,与新时期牡丹花语有机结合,培育重大节日送牡丹、健康祝福送牡丹、庆典祝贺送牡丹等市场氛围;打造牡丹文化载体,开发具有洛阳文化特色的文房四宝、手绘牡丹丝巾、牡丹床上用品、牡丹旗袍、牡丹艺术品等旅游产品,加大观赏牡丹小微旅游产品的研发销售力度;借助牡丹文化节平台,延长旅游、观赏、购物等与牡丹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打造“洛阳礼物”品牌,全方位展现“满城国色天香”的文化景象;支持洛阳牡丹书画创作机构发展,做强牡丹书画品牌;筹建洛阳牡丹博物馆、提升改造中国平乐牡丹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扮靓“洛阳牡丹甲天下”金字品牌。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旅发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局、文联,相关县(市、区)政府。

(2)持续增强牡丹旅游吸引力。围绕牡丹文化节,继续推行景点、公园减免门票等惠民政策,开发牡丹深度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来洛欣赏牡丹;依托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创新牡丹文化旅游开发方式,宣传推广洛阳牡丹全域旅游精品路线和牡丹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旅发委,市委宣传部。

(3)打造牡丹文化旅游服务宣传平台。建设综合性花卉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宣传推广牡丹旅游产品,全方位推动牡丹全域旅游发展;利用微博、微信、短信、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对牡丹文化节期间的休闲娱乐与文化活动、旅游景区的游客量、交通信息、剩余车位、餐饮信息、旅游救援及预警信息,公共安全信息公告、天气预报和规范牡丹旅游产品等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引导游客精准选择。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委宣传部。

(七)助推区域精准扶贫

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牡丹耐贫瘠、耐干旱的特点,积极在贫困山区、丘陵等土地瘠薄地区推广油用牡丹、药用牡丹等原料型牡丹种植,开展牡丹技术培训,引导企业到贫困地区建设牡丹产业基地。到2020年,吸引贫困地区群众在牡丹相关产业就业1万人次以上。

转型路径:

将牡丹产业和精准扶贫有效结合,争取国家、省扶贫产业项目资金;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牡丹产业,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引导贫困群众从事牡丹产业,以点带面,逐步辐射扩展,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林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主要任务

(一)创新发展模式。突出“五个发展重点”(市场培育、科技研发、品牌打造、链条延伸、政策支持)和“三个结合”(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与园林提升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相结合,与致富惠民相结合),按照“一带两区”(观赏性牡丹产业带、牡丹产品科技附加值提升区和生产性牡丹集中种植区)的发展架构进行牡丹产业布局。坚持牡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创新,将牡丹产业与文化、旅游、营养、医药、保健等行业相结合,打造优势明显的洛阳特色产业;支持牡丹产品及推广模式创新,引导牡丹企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不同场景的牡丹产品及营销模式;紧密结合牡丹产业与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全民知晓、青年喜爱、旅游宠爱、生活偏爱、节庆必需的新的牡丹产业。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林业局、旅发委、食品药品监管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加大招商力度。围绕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紧抓其他产业向高效农业转型的机遇,重点向国内外油料加工、化妆品加工、食品加工、医药保健品加工等相关联的大型企业推介洛阳牡丹产业,争取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洛阳牡丹产业;抓住牡丹产业大力发展的机遇,到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发达地区参观拜访实力企业,依托洛阳驻京(广州、上海等)机构、洛阳籍人脉资源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牡丹产业招商活动,做到大招商、招大商;积极对接国美互联网、京东集团、淘宝网等电商平台,为牡丹产业建立顺畅的销售渠道。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林业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举办或参加重大花事活动、国内外重大活动、牡丹盆花或牡丹产品展会等各类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宣传洛阳牡丹和牡丹产品,以宣传带动牡丹产业发展;组织牡丹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博览会、商品交易会、贸易洽谈会和境外推介活动,拓展市场规模;深度发掘洛阳牡丹历史文化精髓,依据典籍和民间故事打造牡丹文化节庆符号,依托《诗经》中将芍药做为情人节礼物、武则天与牡丹的传说等历史文化,深化牡丹文化内涵,与新时期牡丹花语结合,逐步形成重大节日送牡丹、健康祝福送牡丹、庆典祝贺送牡丹等牡丹文化新风尚,为牡丹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市林业局、商务局、农业局、供销社、外事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联。

(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设立牡丹产业发展基金,规范细化支持方向,支持企业规模种植、生产加工、文创、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牡丹产业化建设,促进牡丹产业良性发展;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在牡丹产业基金支持范围以外的牡丹科研、良种繁育、牡丹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和重点项目立项等;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政策,支持牡丹产业发展。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林业局、市政府金融办,各县(市、区)政府。

(五)加强品牌管理保护。加大对牡丹产区、品种资源、产品质量、市场流通、品牌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形成保护产区环境、合法使用洛阳牡丹品牌的良好氛围;改善牡丹生产环境与基础设施,建立牡丹生产、加工产业与市场品牌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规范市场运行机制,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带动力。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商务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联,各县(市、区)政府。

(六)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高水平的牡丹产业研发、推广、营销、管理队伍,培育经纪人队伍、专业化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集技术服务、物资供应、植保、农机、仓储、物流运输、质量监测等为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达到专用物资配套供应,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对牡丹产业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为牡丹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科技局、商务局、农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供销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牡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各县(市、区)要研究完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将牡丹产业纳入县区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中,因地制宜,统一谋划,强力推进。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细化分解牡丹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实施项目,明确具体任务、考核目标,加强督查督办,确保行动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市林业局要强化牡丹产业转型发展的组织指导,密切跟踪工作进展,主动加强管理,加大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做好对各县(市、区)牡丹产业发展的目标考核工作;市财政局要围绕支持牡丹产业转型发展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市林业、城管、科技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大支持力度,形成联动合力,共同推动牡丹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强化人才保障。大力引进高层次牡丹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支持重点企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培养产业发展急需人才。依托我市各类科研教育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培养全产业链牡丹创新人才队伍。实施牡丹产业培训工程,与国内牡丹产业研发前沿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牡丹产业全产业链创新专题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牡丹产业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科研创新人才队伍,为牡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强化督导考核。市林业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督促检查,建立评估、通报和奖惩制度,切实推动各项举措落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县(市、区)进行通报、约谈、问责。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督导和考核制度。

附件:牡丹产业转型发展重点项目表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