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渭南市关于深入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渭南市关于深入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来源:渭南市农业局2017-11-20 17:00:38

渭南市农业局关于深入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7年中省“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2017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五大发展新理念,聚焦五个扎实新要求,以“追赶超越”为总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主攻方向,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三产融合为突破,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通过努力,农业增加值增长4.5%,粮食总产稳定在210万吨,主要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效率、产业竞争力有新提升。

一、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供给质量效益

1.优化农村产业布局。树立大食物的概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导向,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大力发展经济林果、设施蔬菜、花卉园艺、特色养殖等高效特色农业。

2.继续稳定粮食生产。粮食总产稳定在210万吨。适度调减合阳、白水、澄城、蒲城等耕种条件差的渭北旱塬粮食生产面积,扩大林果生产规模。有序开展耕地轮作和季节休耕试点,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粮食、青储玉米、饲草、杂豆等作物。保护开发区域特色种质资源,提高种业科技创新和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培育现代种业,全面提升我市种子产业发展水平。

3.建设现代果业强市。新增优质水果15万亩,水果面积发展到387万亩以上。突出苹果、梨、葡萄、鲜食枣四大板块,实现果品种类多样化、生产标准化、供应周年化。在渭北海拔800米以上地区重点发展以红富士优系为主的晚熟苹果,渭北南部及秦岭北麓海拔600-800米地区重点发展中、早熟苹果;以蒲城县为中心,积极推广酥梨及地方特色品种;以合阳、临渭、蒲城为主,临渭区葡萄产业园区建设为核心,重点推广鲜食优质品种,适度发展加工型品种;以大荔、临渭为重点,在黄河、渭河、洛河流域建设鲜食冬枣基地。以中心城市和各县县城为重点,在城市近郊和交通便利地区发展石榴、樱桃、桃、李、梅、杏等时令特色水果。在秦岭北麓临渭、华州、华阴、潼关重点发展猕猴桃。

4.做大做强设施农业。新增设施瓜菜面积5万亩,设施面积达到115万亩,带动瓜菜面积达到195万亩。建设以大荔县、华州区、临渭区、富平县为核心,以大拱棚为主要栽培方式的设施瓜菜示范区;建成以合阳县、澄城县、白水县为核心,以日光温室为主要栽培方式的设施果菜示范区;建成合阳、大荔、华阴、潼关黄河沿线设施莲藕示范区。

二、培育新型业态,加快补齐发展短板

5.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坚持品质、品相、品牌、品位“四品结合”,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做大大荔县、经开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知名品牌,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推进初级加工、精深加工、主粮加工和综合利用多元化,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开发传统面食、马铃薯主食、果汁果酱、高端奶粉等多元化加工产品,努力补齐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短板。

6.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吸引工商资本适度介入农业农村,引导城乡工农要素平等交换合理流动,做强农业产业,深化农产品加工业和新型食品制造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积极建设田间综合体,推动农村商贸服务业。以新型城镇化统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特色产业主题城镇,激发农村经济增长活力。

7.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培育推广区域公用品牌,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地方性农业标准制定和推广,统一辖区内农业生产和加工标准,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登记。建立渭南品牌农产品联动机制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强基地认定与认证,果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市场监管,集中打造“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枣”、“临渭葡萄”、“合阳红提”等区域公用品牌,探索出台推广区域品牌的实施方案;加大区域品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平台扩大宣传,努力提高区域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知名度亮、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

8.强化现代农业园区。新增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0个,新增园区面积5万亩,总园区面积达到90万亩以上。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规划,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园区,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工厂化生产,推动农业全产业开发、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鼓励农户和返乡下乡人员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建设并分享收益。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和标准化建设工程,引导并加快园区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健全完善园区农产品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发展样板。

三、坚持绿色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9.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继续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推进食用农产品产地合格证试点,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督促和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点),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推进农产品质检能力、培训基地、监管平台建设,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加大抽检监测力度。

10.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发展。围绕优质、安全、绿色,实施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应用高效缓释肥、有机肥、低毒低残高效农药,推行绿色防控,推动减量增效。选用抗旱节水作物品种,推广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节水技术,开展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攻关,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争取在渭北旱塬开展季节性休耕试点,探索建立轮作休耕制度。

11.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紧盯“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推进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推进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厂建设,推行种养结合循环方式。大力推广“畜、沼、果”、“畜、沼、菜”循环生态模式。

四、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农业科技支撑

12.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开展种质资源调查和保护开发试点,建立健全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性和公益性,巩固区域站建设,支持乡镇成立综合性农业服务机构,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管理在县,服务在乡。完善农技人员聘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素质,鼓励农技推广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建设试验示范基地,构建“一主多元、多维一体、机制灵活、运行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13.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定价机制,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快科技成果产学研协同转化和就地转移转化。探索科技成果与推广绩效分类评价体系,支持专业人员跨区域跨行业流动,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

14.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职业农民1500名。依托“一主多元”培训体系,利用“三网合一”平台,以“四个课堂”为载体,充分发挥14个培育基地作用,培育1900名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不少于80%。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整合产业项目和补贴资金,加大培育工作扶持力度,加强认定中级职业农民后续教育。创建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创客服务平台,参加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选拔工作,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务农创业。

15.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快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支持规模化设施农业、果业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支持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网上直销,鼓励企业和创业青年开展微营销,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支持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网上直销,鼓励企业和创业青年开展微营销,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

五、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内生活力

16.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贯彻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意见,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验收总结,完善县级数据库,建立市信息平台。大力宣传“三权分置”政策,积极落实放活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的各项改革措施。加快华州区、富平县、白水县、合阳县建设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和交易规则,推动经营权流转、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联管联营、农地分季使用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17.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领导机制和实施机构,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选择1-2个县(区)、所有涉农县(区)各选择2-3个村组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加强乡镇农经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稳妥推进华州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模式,盘活农村资产资源,促进农民增收。

18.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70个,其中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以上,发展农民合作社150家,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0家;认定规模化种养家庭农场200家,培育示范家庭农场50家。突出“扩规模、育主体、提服务”三个重点,落实中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项政策,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多种类型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搞好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及流转信息、仲裁中心体系建设。

六、强化基础保障,夯实农业发展根基

19.提升耕地质量。突出围绕省级粮食主产县,打造规模连片的现代粮食生产基地。启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开展耕地轮作休耕、绿肥种植试点,大力推进果畜结合、菜畜结合、粮畜结合等技术,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0.完善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扩大时令水果防雹网、农业气象灾害田间预警等防灾减灾配套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监测平台,实时掌握田间生长环境、作物生长阶段以及自动分析田间管理措施。着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等农田设施建设,保证农业生产正常用电,保障道路畅通、灌溉方便、用电便捷。

21.扎实推进行业产业扶贫和驻村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大科技宣传培训力度,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争取省级产业扶贫引导资金,探索贫困县资金切块下达、项目实施自主权下放机制。开展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加快培育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周边,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两区建设”试点。引导职业农民培育向贫困村、易地搬迁安置区倾斜,持续开展农业技术人员驻村联户帮扶,推动每个贫困村形成1-2个农业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掌握1-2门生产技术。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三农”思想和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顺应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要求,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切实抓好任务落实。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三项机制”,增强“四个意识”,推动作风转变,增强履职动力,奋力追赶超越,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