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山西省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2016-2020)规划

山西省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2016-2020)规划

来源:山西省农机局2017-03-27 09:08:25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是推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对农机化的部署和要求,结合设施农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截至2015年底,全省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体的设施栽培面积达到220万亩,其中塑料大棚94.73万亩、日光温室124.15万亩、连栋温室1.14万亩;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配套技术面积7.3万亩、辐射面积9.5万亩,全省设施农业及机械化技术装备取得了长足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1.3亿元专项资金,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技术装备22.6万台(套),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35%,改善了设施农业生产条件,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同时,设施农业环境综合控制技术、物理防控技术、电动转运设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装备逐渐推广应用,初步形成了卷帘卷膜、田间耕作管理、植保、灌溉施肥、温室环境控制等较完整的技术装备体系。

我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资金投入较少、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技术装备发展不平衡、环境控制与综合管理水平低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推动设施农业耕作机械化、植保物理化、环控智能化、运输轨道化、装备电动化为目标(以下简称“五化”目标),强化设施技术装备提升,逐步更新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传统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进一步改善生产劳动条件,提升传统设施农业发展潜力;加快发展连栋温室等新型高效设施农业,突出装备信息化建设,提高设施农业综合管理水平,实现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效设施机械化示范区;通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规范引导电动农机、物理技术装备,新型耕种及收获机械、高效植保机械,节水灌溉等新型装备的配套推广应用,筑牢新时期设施农业发展的坚强基础;通过社会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强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基层服务组织建设,引导设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建设,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的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产业规划和经济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分别推进智慧设施装备、智能设施装备、标准设施装备协同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全面发展。以强化重大装备技术突破等为重点,加快实现设施农业耕种、移栽、收获、灌溉、植保、转运等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加大协同攻关力度,带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创新设施农业发展政策,完善设施农业装备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产学研制度建设,以企业为核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的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投入设施农业生产。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8.5%。其中,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到90%,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30%;采运机械化水平达到45%,环控植保机械化水平达到50%。建设10个(面积0.4万亩)智慧型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建设50个(面积0.25万亩)智能型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5%;建设500个(面积2.5万亩)标准型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5%。

三、主要任务

(一)摸清底数,优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布局。要结合当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和经济条件,组织财政、发改、农业、农机、扶贫、国土、保险等部门,强化对当地设施农业工作的指导,协同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发展的原则,优化智慧设施农业、智能设施农业、标准设施农业发展布局,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二)推进科技创新,夯实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要重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实施“互联网+设施农业”战略,推动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设施农业装备普及应用,提高设施农业的现代科技含量,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培育打造省级设施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研发中心,形成3~5个市级开发中心,重点开展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共性、关键装备的科技攻关,形成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三)强化设施装备建设,推动设施农业转型升级。要重点支持现有设施农业(日光温室、拱棚、连栋薄膜温室等)装备改造、升级换代,合理配置环境调控、物理技术、电动转运等装备,建设成一批标准型、智能型、智慧型的设施农业示范区,带动周边地区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四)开展技术服务试点工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在有条件的地区,依托大型农机装备服务企业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装备优势,联合当地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基层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开展设施农业装备的展示、演示、培训、销售、租赁、作业、维修、配件供应等服务。组建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为设施农业生产者提供及时周到的技术指导和作业服务。各地要鼓励、引导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业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从事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培育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业专业公司等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逐步建立政府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投入机制。要认真落实各项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高效设施机械化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统筹相关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装备建设、设施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建设、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等资金保障力度,支持设施农业耕种收、电动农机、节水灌溉、环境控制等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我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要把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摆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政府重要工作议程。要成立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部门协调会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本辖区内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贫困地区要将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与产业扶贫工作有机统一起来,与精准扶贫和增收脱贫计划统筹安排。各级财政、发改、农业、农机、扶贫、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提供支持和便捷服务。农机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普及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知识,宣传机械化对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的重大意义;要做好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调研、规划等相关工作。

(三)搞好技术培训。要强化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各部门农民培训项目和中短期农业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特别是要把设施农业装备操作人员培训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逐步提高设施农业技术管理人员和生产者的科技素养和操作能力,为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