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山东省昌乐县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新模式调查

山东省昌乐县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新模式调查

来源:互联网2014-03-26 10:59:21

来源: 新华网山东频道

    近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培训中心山东潍坊培训基地落户昌乐。这是潍坊市第一家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也是全国供销社系统首家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一个小县城为何热衷于对农民进行培训?探究其中原委,是因为近年来这个县随着土地的流转和集中,农民进一步职业化,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成为农民和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统计,昌乐县农村集体农用地面积785630亩,截至2013年底,流转总面积达到202478亩,占农村集体用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扩大。随着土地有序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转,在农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农民手里有了靠谱的财富源泉,而在一系列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下,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抓住机遇“揽地生金”,正成为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业的“领头雁”。

    由零到整:土地收益实现最大化

    “随着人工和农资等种地成本的上涨,散户种粮已无利可图,我算过一笔账,一亩地种小麦、玉米,年景好时纯收入也就600元左右,一年种个几亩地,没有什么账算。”在谈到眼下的种粮效益时,种了几十年地的昌乐县东张家庄村农民荣曰庆这样告诉记者。

    同样是种粮,昌乐县营丘镇孟家洼村承包经营户王付明却这样聊着他的“种粮经”:我承包了200亩地,主要种小麦和玉米,一年两茬下来,挣个十几万很轻松。

    一样的地,一边视为负担,一边却当作宝贝,这是土地流转对土地效益的“发酵”。由于村里没有发展起赚钱的产业,年轻人都去了城里发展,年纪大的也种不了地,王付明从2011年开始租地,现在村里870亩耕地,他已流转了200亩,由于管理科学,还发展成了全县的高效粮食种植示范区。2012年,王付明创下了亩产小麦767.75公斤、鲁中地区最高的纪录,通过土地流转,地不但有人种了,而且还种得比以前更好了。

    土地流转不仅针对耕地、良田。在昌乐县鄌郚镇青上村,村东岭有一片占地100亩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在岭地上发展特色种植,不但让基地赚了钱,还富了周围的百姓。基地经理张黎明说:“每亩地每年给农户500元租金,而且每到花季本村和周围邱家庄、前后孔、崔家山后等十几个村庄的村民都来帮忙摘花,他们一季也能创收上万元。”就这样,原先不起眼的贫瘠地,通过流转变成了“产金吐银”的“聚宝盆”。

    要素重组:为产业发展铺路

    随着农业发展步入黄金期,加上国家政策的引导,一些社会人士看到了农业的广阔前景,纷纷投身农业发展,而通过流转能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就为大量社会资本输出农业找到了出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带动了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位于昌乐县乔官镇孟家淳于村的宝石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于2009年,经过5年多的发展,公司已在乔官镇形成了占地1800亩的高效农业种植基地。公司经理郑玉堂说:“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土地流转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基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吸纳2000多户社员入社,实行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统一经营的“五统一”经营模式,有23个品种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13个产品通过绿色认证。基地还建成了研发中心、质量追溯中心和展示中心,有自己的烘干、清洗、速冻及大型恒温库,通过26处配送中心,他们将优质绿色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带动全县农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统计,昌乐县农村集体农用地面积785630亩,截止到2013年底,流转总面积达到202478亩,在转包、转让、互换、出租等多种流转方式中,转包和出租占了大头,分别为99170亩、58764亩。这些流转出的土地流入农户的有132930亩,流入合作社的有31479亩,流入企业的有25030亩,还有的流入其它主体。土地流转由过去单一的农户间流转逐步过渡到目前的农户与工商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主体间的流转,流转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自2000年以来,潍坊乐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租赁土地5000多亩,迅速扩大了企业经营规模,保证了肉鸭、生猪等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以人为本:推进土地流转健康发展

    黑山生态农业项目,是乔官镇的重点农业开发项目,由潍坊一家公司投资开发,涉及到该镇黑山周围响水崖、姬家庄子、西李家河、南赵庄等十多个村庄的5000余亩土地。其中牵扯到响水崖村的地占到了70%以上。响水崖村在黑山脚下,村里247户,有三分之二的人都去了县城、市区发展,这些人虽然常年不在村里,但他们都有恋土情结,很在意自己的农村户口和手头上的土地。

    “只要家里有地有户口,在外面闯荡不下去了回来还有个着落,地宁愿荒着也不想动,所以村民思想解放是关键。先是开发商找到镇政府,社区又同我们村委谈,我们再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里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开了不下十次,挨家挨户去征集意见,将条件一一摆出,逐条对照落实,才终于解开了村民心头的疙瘩,双方最关心的还是租金问题。”响水崖村党支部书记巢贵春说。由于是山地,种小麦亩产400斤左右,开发商根据不同地质按亩产600斤、1200斤不等的小麦市场价,在开发前将租金一次付清,并且每三年上调一次。“村民拿到的租金高于自己种地的收入,还省下了人工和投入,都非常满意,最后由政府、社区、村委到个人层层签订了合同。”巢贵春说,“就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来说,土地流转确实是好事,但有的人就是不愿意,政府和村里也都尊重他们的意见,不会强求,开发商把他们的地从大片地中圈出,为方便他们生产,还专门为他们修了路、打了井。”

    能流转的不想转,想转的却转不出去,在姬家庄子村也有300亩地参与到了黑山生态园土地流转,村民姬贵顺看到别人轻轻松松拿租金,他找到村委也要求流转,但由于开发限制,他的地在园区规划外,人家不要,无奈之下他只能再等机会。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