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小寒吃什么?小寒三候是什么?该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什么?

小寒吃什么?小寒三候是什么?该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什么?

来源:土流网2022-01-05 09:30:47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那么,今日正逢小寒,小寒吃什么?小寒三候是什么?该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什么?

一、小寒吃什么?

1、糯米饭

糯米饭用料简单,营养丰富是中国传统主食之一,在南方中国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男女老幼喜爱之食品,各种节日的主食,多为糯米做成的各种食品。有甑蒸加红枣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元宵节的汤团、八宝饭、糍粑、年糕,端午节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清明的青团,清明粑。贵州省流行各种口味糯米饭,各种糯米饭的甜咸酸辣做法层出不穷。

2、腊八粥

腊八粥香甜软糯,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3、羊肉

羊肉补体虚,祛寒冷,温补气血,北方不少地方有冬天吃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4、黄芽菜

黄芽菜煮则汤若奶汁,炒则嫩脆鲜。美黄芽菜是大白菜的一个类群,是北方大棚、南方露地秋种冬收的珍稀名贵新菜种。黄芽菜著名品种有“六十日”、“菊花心”、“瓦盖头”、“大包头”、“小包头”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白皮包心,顶叶对抱,包心坚实,黄化程度高,且耐贮藏,为冬令常备蔬菜。

二、小寒三候是什么?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

三、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什么?

1、气温特征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小寒与冬季“数九”中的三九相交,因此进入小寒也意味着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根据气象部门报道,我国东北地区小寒节气里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最低气温可达-50℃,黄河流域一带平均气温在-5℃左右,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也降至5℃左右,平时也会有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短期降至更低。

2、动物报寒

按古代历书记载,小寒节气的物候特征为“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雊”。小寒天寒地冻,阳气萌动,候鸟大雁顺阳气而活动,此时出现北飞迹象;喜鹊是感阳气萌动而筑巢的留鸟,小寒开始筑巢穴,并将巢门南开,以躲避北方寒风侵袭;雉,俗称山鸡,也感阳气而发声,小寒时节开始鸣叫。这些物候提醒人们小寒的到来,开始本节气内的生产农事与生活等。

3、腊祭风俗

腊祭祭祀百神,祈求五谷丰登腊祭,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祭祀文化。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宗。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狎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就是打猎,用打来的野兽或自己养的家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

除此之外,还有上文中提到的吃一些传统食物,也是小寒节气的风俗习惯。

可以知道,小寒可以吃糯米饭、腊八粥、羊肉、黄芽菜等食物,该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