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土地不流转 农机难进村

土地不流转 农机难进村

来源:互联网2012-02-07 13:00:19

 来源:南方日报    

 
    在农业部组织开展的“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中,有农民发出这样的担忧:“儿女们不愿意回来种田,说不定我们成了‘末代农民’。”
    农业机械推广的前提是拥有连片的土地,但在当下,一条条田埂将土地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分散到千家万户。
    廉江印发了《廉江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手册》,还创建土地流转信息网,土地流转以后,廉江横山镇农民到当地农业企业务工。 
    “10年以后,谁来种田?”蔡进是一家农业科技企业的董事长,与农民打了几十年交道:“现在肯种田的多数是50岁以上的人,他们的孩子有几个人肯当农民?这些年轻人在工厂上班都嫌累,更别说修地球了!”
    刚刚出台的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农业科技,这让湛江市人大代表蔡进颇为振奋。
    他曾多次呼吁社会重视“农民荒”:农村年轻人种田的很少,当他们的父辈老去,谁来种田?解答问题的方式似乎只有一个:农业科技推广。蔡进说:“一台耕田机,能顶几百人!”
    但在今天的环境中,农机多少有些孤独,它们的数量远远赶不上耕牛。土地流转的路上,有形无形的“田埂”还有很多。
    农民代际断层恐无人种田
    袁隆平曾表示,由于劳动力严重缺失,相比上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的精工细作,现在已进入越来越粗放的生产体系
    春节期间,记者在湖北黄冈农村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1985年,武穴市龙坪镇朝阳村上元组约有20人出生,如今,这些人中无一人种田。他们有的通过考大学进入城市工作,有的在城市打工。留在农村的3人,一人跑运输,一人做装修,一人养猪。
    不种田的原因除了辛苦,还有收入低。蔡进算了一笔账,湛江一年两季水稻,早稻每亩产出1000元,晚稻每亩产出1200元,扣除农药化肥等农资,种一亩水稻一年赚不到1000元。如果碰上自然灾害,辛苦一年甚至还要贴钱。龙坪镇冬春产一季小麦,夏秋产一季棉花,小麦一亩能挣400多元,棉花利润较高,每亩能挣八九百元,但棉花价格波动较大,收购价格高则能赚钱,反之也赚不到钱。
    相比之下,外出打工赚钱多出很多。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普工的月收入一般都有2000元左右。即便是在家乡的工厂打工,一月挣1500元也不成问题,干两三个月,就顶种田一年的收入,而且不愁找不到工作。武穴市益民食品厂厂长雷展升说:“这几年镇上新开了很多企业,招工越来越难,而且工人一有不如意,就跳槽到别的厂。”
    1月8日,虽然离春节的日子已近,但廉江市吉水镇西莲塘村依旧冷冷清清。很多老屋大门紧锁,看上去很久都没有开门。村主任钟明说,村里的青壮年都出去了,剩下的差不多都是老幼妇孺。
    前不久,在农业部组织开展的“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中,有农民发出这样的担忧:“儿女们不愿意回来种田,说不定我们成了‘末代农民’。”
    农机将抛荒地变农民福利
    农民不够,农机来凑。在农民代际断层之时,这似乎是一条理想的路
    1月天寒,吉水镇西莲塘村的土地上人迹罕至,惟有一辆翻土机在来回翻土,马达轰鸣。“我们西莲塘,‘铁牛’上岗、耕牛下岗,村干部操作农机下田作业、普通农民洗脚上田务工经商已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钟明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亩产普遍比传统人工抛秧亩产增加50—100公斤,而且病虫害较少,每季水稻喷洒农药杀虫次数比传统手工耕作少了2/3。
    为了机械耕作,该村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以田入社,按亩分谷,800多亩小块农田由此整合成大块农田。
    74岁的村民钟天祥,家有6亩地,两亩租给了花木场,每亩租金500元,剩余4亩入了合作社。“每亩能产水稻800多斤,合作社自留100多斤,其余均分给农民。”钟天祥的老伴61岁,儿子在深圳打工,“没有合作社,田只能抛荒。”
    不仅是钟天祥这样的留守老人家庭愿意加入合作社,像钟愉春这样的青壮年家庭也愿意加入。
    去年,钟愉春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将承包的7亩地流转了出去,自己开农用车,每月挣3000多元,妻子到村子附近的电器厂做仓库管理员,每月工资2000元。他满意地说:“从前,土地抛荒。如今,一年纯赚4000多元。”
    2008年,搞农机作业之前,西莲塘全村人均收入4000多元。到2011年,已经接近1万元。作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钟明很得意。
土地流转有人喜有人愁
    农业机械推广的前提是拥有连片的土地,但在当下,一条条田埂将土地切割成一小块一小块,分散到千家万户
    吴川市王村港镇碌西村村民则为土地流转操碎了心,他们碾转找到南方日报记者倾诉:鼎龙吉兆湾海洋生态度假区有限公司租用了该村119亩林地和271亩水田建高尔夫球训练场,林地价格为每年160元/亩,水田每年280元/亩。承包期为50年,期满后根据鼎龙公司需要,碌西村按协议继续承包给公司使用20年。
    “租金太低了,如果我们自己种,一亩地一年能赚1200元。”一位林姓村民说,种地虽然赚不了什么钱,但至少能保证温饱,而一亩280元现在都不够买一袋米。更主要的是租期太长,“50年后我们都不在人世了,鬼知道能不能收回土地?”
    土地流转难在哪?廉江市青平镇那毛角村原村支书刘存彪做过全面的分析。第一个原因是“红眼病”,有的农民见不得别人赚钱,土地宁愿抛荒,也不租给种养能手规模经营。第二是担心失去土地,有的土地流转合同租期太长,有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收不回来。第三是有些地方租金太低,农民觉得出租土地好处不大。第四是担心土地流转后找不到事做,这在中老年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第五是有些年轻人要在家里带小孩,进厂务工必须“朝九晚五”,而种地则可自由支配时间,这种情况较少。
    从土地租用方的角度看,土地流转也很难一帆风顺。蔡进的公司也租用了大量土地,他表示,最担心的就是农民突然有一天违约,不愿出租土地。“搞科技农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哪天农民反悔,投的钱就泡汤了。”蔡进称,虽然签租地合同时,农民都签名并按了手印,但如果他们违约,企业也拿他们没办法。“官司打赢了,农民也没钱赔你。”
    规范流转解农民后顾之忧
    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收不回来,廉江就推广“短租”……制约土地流转的多个难题,也用“土方法”一一解决了
    “土地流转一石多鸟,既有利于农民增收,又有利于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还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廉江市委书记何鑫说,基层政府要做的就是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
    为了防止农民权益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受损,廉江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印发《廉江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手册》,手册刊有相关法律法规,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示意图,有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
    此外,廉江还创建土地流转信息网,将可以流转的土地信息悉数上网,一方面方便企业和种养大户寻找土地,另一方面也方便农民对土地流转过程进行监督。
    廉江市农业局副局长杨师兴说,至2011年10月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8.8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12.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18.2%,涉及农户6.8万户,占家庭承包户总数19%,丢荒地复耕300亩。
    制约土地流转的多个难题,也用“土方法”一一解决了。
    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收不回来,廉江就推广“短租”。雅塘镇陀村村民罗康联家有5亩田,全部租给了一家公司种供港蔬菜,但租期仅为秋冬季5个月。待春回大地,他又将田收回来自己种。
农民嫌租金太低,一些龙业企业就采取“递增式租金”。
    年长的农民担心找不到工做,不肯流转土地。蔡进就将他们全部招到自己的企业打工,每月工资不低于1500元。 最难处理的就是土地宁愿抛荒也不愿流转的情况。杨师兴说:“碰到‘钉子户’,要反反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比如通过土地置换解决。”
土地流转五大模式
    模式1 土地互换
    模式2 出租
    模式3 入股
    模式4 宅基地换住房 承包地换社保
    模式5 “股份+合作社”
    专家观点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必良:
    没有土地流转科技推广是空谈
    南方日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农业科技与土地流转之间有何联系?
    罗必良:没有土地流转,没有规模经营,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那是空谈。当农民只有一小块地,农业收入不是农民的主体收入时,农业就副业化了,农民不可能会关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必须与投资能力、生产规模匹配,如果一个人要经营大面积成片土地,他自然会千方百计引入农业科技。这就好比一户家庭如果有100个人吃饭,厨师就不会去菜场买菜,而是选择规模采购。
    南方日报:土地流转在学界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搞土地大规模流转,可能造成大量农民失地,侵犯农民利益。有的学者则大力提倡农民将土地拿出来参与交易。你怎么看?
    罗必良:你家生产的东西拿出去卖,这叫侵犯利益吗?不让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就是保护农民利益吗?这是一种荒唐的逻辑,这是对农民利益最大的侵害。允许农民将土地资源拿到要素市场参与配置,提高他们的收入,才是真正为农民着想。
    当然,流转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是怎么流转的事。怎么流转和要不要流转是两个问题,不流转肯定是错误的。
    南方日报:有人说,现在土地流转的价格偏低,对农民好处不大,大头被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赚走了。
    罗必良:什么样的价格算低,什么样的价格算高?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份,价格可能都不一样。只要是自愿交易,不是强买强卖,那么我们就可以认定价格是合理的。
    南方日报:在土地流转实践中,的确出现过强买强卖的案例。但在另一方面,也出现过农民违约的案例,导致企业老板投入的资金打水漂。
    罗必良:是的,所以我们要想出一套办法,政府规范流转市场,签订正式合同,通过法律保障流转的合约化,确保土地流转运作的规范。对农民而言,要尊重农民的利益。对企业家而言,也要保障他们的权益,是他们的投资具有稳定的预期。
南方日报:你如何评价广东土地流转的现状?
    罗必良:还不成规模,流转土地面积只占20%左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契约精神还不够。二是思想观念还没跟上来,很多人对土地流转持保留意见,没有树立起投资投资的观念。要顺利推进土地流转,必须提升法律的严肃性与契约的有效性。
    (记者:雷辉)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