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改革
尤其是近两年,国家尤为重视农业改革。未来5年,农业部将积极鼓励各地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引导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农户流转土地,大力推动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将来,要不断迈向新的胜利,也惟有不断深化改革。
2025关于农业农村部“深化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意见的权威解读
2025 年 2 月,农业农村部印发《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围绕乡村全面振兴部署了 8 方面 40 项具体工作举措,为 “三农” 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也为返乡创业人员和乡村投资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重点工作举措解读
1、粮食安全:筑牢根基,保障供给
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有哪些?
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充分体现了“三农”工作中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特征。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有哪些?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有哪些?
1、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具体该怎么做?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改革成就斐然。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吹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军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对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持续关注,积极建言资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深化集体产权、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2019年要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健全粮食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试点。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广袤乡村必将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安徽省:深化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16年11月26日,安徽省政府党组赴小岗村调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工作,围绕“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开展专题学习讨论。
根据省委“讲看齐、见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和省政府党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安排,11月26日,省政府党组赴小岗村调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工作,围绕“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开展专题学习讨论。省政府党组书记、代省长李国英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关于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弘扬大包干精神,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党组各位成员先后参观了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调研了凤阳县小岗农副产品深加工(有机食品)产业园。李国英指出,安徽是农业大省,是大包干的发源地,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始终高举农村改革发源地的旗帜,深入学习宣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坚持敢闯敢试,坚持大胆探索,推动我省农村改革继续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习近平指出深化农村改革让土地迸发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为原则的“三权分置”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让全国4.6亿亩农村流转的土地迸发出新的活力,使承包户放心流转,经营者安心投入,亿万农民受益。
在北方的土地上,栽种南方的水果,这是陕西杨凌这家合作社今年发展的新产业。火龙果、百香果都试种成功了。
北京怀柔区召开了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现场会
2016年10月9日,北京市深化农村改革现场会在怀柔区召开,副市长林克庆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赵根武,市委农工委书记、市农委主任孙文锴,怀柔区区领导周东金、鲍晓健参加会议。
与会人员首先来到怀柔区渤海镇田仙峪村,实地查看了田仙峪村盘活农民闲置住宅发展健康休闲养老产业试点国奥乡居项目主题院落的改造情况,对国奥乡居项目“盘活闲置民宅、打造养老社区,四位一体经营模式,院落设计理念、改造过程,村民就业,配套医疗、餐饮服务”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了解。
在随后召开的现场会上,市规划国土委就全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和镇村规划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怀柔、大兴、海淀和顺义四个区分别介绍了本区推进农村改革相关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成都市龙泉驿区2016年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各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
为落实《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龙府办发〔2015〕26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细则。现印发你们,请做好政策宣传,并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成都市龙泉驿区2016年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2014年,甘肃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大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机制增加“三农”投入,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丰”,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业农村基础不断夯实,民生进一步改善,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家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对加快“三农”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是我省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发展依然是全面小康的“短腿”,农民增收依然是“三农”工作的难题,特别是农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生产成本抬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补贴效应减弱,使新阶段“三农”工作面临新挑战。要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新特征,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快推进具有我省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2015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统揽,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1236”扶贫攻坚行动、“双联”行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努力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上走出新路子,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发展富民产业上跨上新台阶、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农业竞争力不强;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村污染加剧,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任务艰巨。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湖北省“三农”发展处于新阶段,站在新起点,必须始终坚持“三农”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动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15年湖北省“三农”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主要发展目标是,粮食增产3亿斤左右,农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必须从主要追求产量向产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走适度规模、提质增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1.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适应食用、加工、转化需求,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实现既增产又增效增收。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地力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继续大力实施新增百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统筹规划实施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高标准农田等建设项目,提高主产区粮田基础设施标准。扩大水稻集中育秧规模,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双季稻。启动实施再生稻发展工程。大力发展玉米生产,着力提高单产,重点建设鄂西山地春玉米、鄂北岗地夏玉米生产基地。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集成应用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支持县级政府统筹整合资金开展连片大规模高产高效示范片建设。强化粮食生产大县的政策倾斜,扶持规模粮食生产主体。
选择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