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农场
中国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8年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家庭农场,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目前中国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
家庭农场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的作用
返乡创业如何开办家庭农场(1)
家庭农场,大部分国家都是针对农场经营主体是农民家庭而言的,即家庭经营的农场,不论它是大农场还是小农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基本特征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现代经济体系中,小农户在收入压力和外部竞争中经营日趋艰难,具有规模经济的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经营中会渐渐取得主流经营主体地位。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工业化社会中由于小农户的劳动机会成本较高和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往往导致一部分小农户粗放经营甚至抛荒,从而进一步降低农户层面的技术效率和经济收益。发展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提供农业作业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可以缓解小农户的农业作业规模不经济问题、提高耕种质量和节本增效。因此,开办家庭农场政府也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如农村农业部在2020年就出台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指导支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个人返乡创业打算开办家庭农场,有以下事项需要提前了解准备一下。
一、前期规划准备
1、进行自我评估:在迈出第一步前,先好好审视自己。你的兴趣、专业技能、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都是决定你能否在家庭农场领域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你是农业技术专业出身,又对种植充满热情,还有一定的资金储备,那么种植类家庭农场或许就是你的最佳选择。
2、开展市场调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了解当地农产品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分析周边城市的消费趋势,寻找市场空白点或潜力巨大的农产品种类。比如,当发现当地有机蔬菜供不应求时,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就是一个明智之举。
海南文昌市2024年家庭农场发展项目扶持对象及扶持条件是怎样的?
近日,文昌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文昌市2024年家庭农场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补充通知,表示共扶持3家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那海南文昌市2024年家庭农场发展项目扶持对象及扶持条件是怎样的?
一、扶持条件
1、在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主体名称中应含有“家庭农场”字样。
第二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出炉!具体名单是哪些?
家庭农场是以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具体名单是哪些?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第二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
关于推介第一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的通知(附完整案例名单)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关于推介第一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的通知和案例名单,其分别来自东中西部各个省份,涵盖了种养加多个产业,既有个性特点,又有共性经验,具有贴近小农户的特点。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第一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委、局):
2017年5月起,全国家庭农场可申请的8个补贴项目(附申请部门和时间表)
不管从今年的一号文件还是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017年国家对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都是大力提倡并且给予更多财政支持的。按照最新政策,全国范围家庭农场可申报的补贴多达8项。
2017全国家庭农场可申请的8个补贴项目
(按时间顺序)
1、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储备项目
2016全国各地家庭农场扶持政策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6年,国家有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支持家庭农场健康稳定发展。那2016全国各地家庭农场扶持政策有哪些呢?
各地农业发展现状不同,家庭农场的补贴政策差异也很大,同时补贴的项目也是多样化。2016全国各地家庭农场扶持政策有哪些呢?
2015年全国各地家庭农场补贴金额曝光!
各地农业发展现状不同,家庭农场的补贴政策差异也很大,同时补贴的项目也是多样化。2015年全国各地家庭农场补贴金额曝光!
天津
按其转入的土地面积,以每亩4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万元。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
中共中央于2013年年初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全国讨论沸沸扬扬,其中的主流意见特别强调推进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提倡土地的大量流转,以为借此可以同时提高劳动和土地生产率。其所用的口号“家庭农场”是来自美国的修辞,背后是对美国农业的想象。
美国式的工业化农业模式将会把不少农民转化为农业雇工,压低农业就业机会,最终消灭中国农村社区,是一条既与中国历史也与中国现实相悖的道路。而中国过去三十年来已经走出来的“小而精”农业现代化模式则是个维护真正的适度规模小家庭农场、提供更多的农业就业机会,并可能逐步稳定、重建农村社区的道路。未来,它更可能会成为更高收益并为人民提供健康食物的同样是“小而精”的绿色农业道路。
一、 农业现代化历史中的两大模式:地多人少与人多地少
农业经济学者速水优次郎(Yujiro Hayami)与其合作者拉坦(Vernon Ruttan)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做了大量的计量经济研究,用数据来比较世界上一些重要国家的不同农业现代化历史经历。他们搜集和计算的数据包括关于本文主题人地关系与现代化模式的数据,用小麦等量来比较1880年到1970年将近一个世纪中的单位面积和单位劳动力产量演变,并计算出不同的单位劳动力的拖拉机使用量和单位面积的化肥使用量。为了更清晰地突出这些数据所包含的理论含义,讨论将先集中于美国和日本的比较,然后才讨论英格兰、丹麦、法国、德国和印度的数据,并进入笔者添加的中国数据。
中国家庭农场和美国的家庭农村的区别
家庭农场概念: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农民通常在自有土地上经营,也有的以租入部分或全部土地经营。
家庭农场在美国: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农民家庭通过租赁、承包或者经营自有土地的农业经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