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模式
近十年来,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各种不同流转方式推陈出新。目前全国范围内超过三分之一的承包土地正在参与流转,这一状况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既往的农业经营模式,也对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结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土地流转的模式对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发展以及农民的生计影响很大,什么样的流转方式、什么样的适度规模比较合适,以及国家制定什么样的农村土地基本制度和农地流转政策导向会对中国的农业生产现代化,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计,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何种影响,都是十分重要,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五大模式:土地互换、土地出租、土地入股、宅基住房以及股份合作。
中国土地流转模式助力非洲土地增值——中非经贸博览会参会领导到访土流网
中非经贸论坛在长沙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中非共和国常委级领导阿尔弗雷德和矿产和地质部部长利奥波德,早在到达中国长沙之前,他们就听人介绍了湖南有个公司在做土地流转的“生意”。只要有土地,就能配上好项目,还能带来投资人。非洲有好地,但是缺少好项目,他们想知道这样的非洲土地这个公司能不能盘活?
2019年6月27日至29日,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市召开。6月27日下午,为深入了解中国的土地流转成熟模式,探索土地流转在非洲的实行方案,提升土地价值,中非共和国经社理事会主席阿尔弗雷德及矿产和地质部部长利奥波德等一行人在中非经贸博览会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土流网进行实地考察。
此次,中非共和国代表团到土流网考察土地流转业务,希望通过合作实现土地增值,促进经济发展。会上,中非经社理事会主席阿尔弗雷德提出,在非洲当地,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土地有交易需求,但由于没有规范的流程标准与交易场所,目前非洲的土地交易难以顺利达成。对此情况,土流网董事长伍勇表示:“土流网具有丰富的土地流转经验,目前也协助政府管理土地,十分擅长根据土地的不同情况及当地政府的规划引入最合适的项目和投资者,让土地更有价值。实现土地增值与人民增收,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重庆市綦江区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加快农业发展速度
重庆市綦江区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加快农业发展速度。其是探索全国首个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机制,单宗流转50亩以上的,由原来一次性收取年租金1—2倍的流转保证金,变为按年租金的3%的费率,每年向保险公司购买履约保证保险,财政每年补贴业主一半保费。
二是颁发全市首个农业设施权属证,对流转企业依法依规建设的农业附属设施确权颁证,保障经营权人投资建设的合法权益。制定全区统一流转合同范本,引导单宗流转50亩以上的业主使用制式合同。
三是建立健全公开流转机制,单宗流转土地50亩以上的原则上进入区级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区农业农村网等平台公开流转,防范流转的随意性、盲目性。目前,已交易7宗456.36亩。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土地流转方式?六种土地流转模式优缺点解析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搞土地流转,但面对着花样繁多的土地流转方式,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不了解各种流转模式分别有哪些优缺点。下面,土流网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如何选择适合你的土地流转方法,以及六种土地流转模式优缺点解析。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土地流转方式?
1、选模式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有哪几种?
一、向专业大户流转模式
专业大户组织模式是熟悉农业种养技术并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形式承包土地或者流入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规模经营;其重要表现形式是“分时承包”,基本特点是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土地经营权:
1.可实行季节性流转,经营者根据生产需要向土地原承包人包租土地一个生产季节,种一季包一季,同块地在不同季节由不同经营者经营;
2.承包一定年期,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不改变土地用地的基础上,经营者长期包租土地。 这种模式是农地流转刚开始时的一种比较原始的流转形式,特别适合我国大多数区域的现实生产力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可行性。
简析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制,现有的法律法规下要求流转必须通过村集体方可。土地的主要流转模式有转包、互换、出租、转让以及入股等方式,另有信托以及抵押等探索的新模式,本文主要简析出租、入股、信托以及转让四种模式,从而理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出租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土地的使用者在土地使用期间向土地权利人支付租金,期满后将土地归还。现阶段的主要操作模式是通过村集体出租给专业的企业经营者。
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承包权归农民所有,只是将土地暂时出租以获得租金,而也正是因为出租模式存在契约稳定性较差的缺点。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和流转技巧
第一种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
崇州市怡顺土地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社
该合作社于2010年5月成立,位于崇州市桤泉镇生建村,是由生建村3组、8组、12组、14组、20组的22户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面积124. 79亩。合作社主要从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经营。
一、组织形式
土地流转模式介绍(大全)
农村改革和城镇化建设将创造无数商机,自去年开始,农业相关投资已经成为热点投资领域。值得大家花些时间去研究,看清趋势,抓住机遇,寻求新的职业突破。
土地流转模式介绍(大全)
1、 概念、定义、研究对象
甘肃西峰土地流转模式创新 全面推进土地流转步伐
2014年,西峰区农村土地承包流转试点工作通过“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合作经营、整体推进”的方式,以果、畜、苗木三大产业发展为主导,以后官寨、什社、肖金3个乡的6个试点行政村为重点,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协调推进。
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五种基本流转模式,指导农户规范有序流转土地,并总结推广适合区、乡、村发展实际和农民意愿的最佳流转形式。分别在试点村肖金镇王庄村依托林颖农民合作社筹建土地合作社、什社乡新庄村依托金粒康农民合作社建办土地银行、后官寨沟畎村依托春满园等8个种养殖合作社建办土地信托公司。三种新型土地流转模式,有力地推动了西峰区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水平,促使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
九江新型土地流转模式让荒地重获新生
金秋时节,正是稻子成熟的季节,在武宁县石渡乡丰年村,成片成片的稻穗金黄耀眼、稻浪翻滚,一辆大型收割机在田地间来回穿梭,4、5个农人正麻利地抢收稻谷。您可能还不知道,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田地,在去年之前还是一片无人问津、杂草丛生的抛荒之地。
近年来,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农,造成大片良田连年抛荒。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也为了“拯救”该乡大量抛荒的良田,武宁县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农户+合作社+开发公司”的新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模式。
“农户+合作社+开发公司”土地流转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农民以村为单位成立合作社,乡里设有专门的农业公司,合作社与农业公司签订每亩每年不低于300元的流转合作合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模式将打破过去个体流转户只能从分散的农户手中流转土地,改为农业公司直接从拥有大量土地的合作社手里流转土地,无形中减少流通环节,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农户在每亩每年300元的基础上,一旦农业丰收,还可以参与分成,增加收益。
此外这种模式也给基层农技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以前农技人员都是一家一户地下去指导,家里又都是年纪偏大的人,对科学接受能力比较差,现在通过这个平台,农技人员可以集中进行指导,为农业科技的传播与新产品的推广等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苍梧县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
苍梧县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保证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转活农民致富路,转出农民增收新天地。目前,全县农村耕地流转面积20641.9亩,占耕地总面积10%。其中转包5569.6亩,互换121.8亩,出租14955亩,股份合作310亩,其他形式245.5亩,涉及农户9272户,签订流转合同3261份。在流转的土地中,流转给专业大户、合作社、企业等实行规模经营面积8762.9亩,占流转面积的46%。
近年来,苍梧县把土地流转与瓜菜开发、水果种植、抓点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相结合,鼓励各地根据农民意愿,大胆创新,形成转让、出租、互换、转包、入股、转租六种流转模式。工商部门积极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与管理,引导和鼓励一大批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有实力的多元主体进入土地流转领域,推动农业结构和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优化调整,使得一些有实力的流转主体能够按照现代高效农业标准,实行相对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吸引了不少县内外老板前来投资,有效促进了苍梧县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也从中赚取土地租金及务工工资双份收益,大大增加了收入。
苍梧县实行土地流转,为规模化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基础。目前,苍梧县已形成了优质稻、砂糖橘、六堡茶、迟熟荔枝、中草药等一批特色优势种植基地和产业带,涌现出了石桥镇的培中村“优质稻村”、六堡镇塘坪村的“茶叶村”等专业村,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如石桥镇培中村成立的苍梧金土地粮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水稻高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由苍梧金土地粮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该村土地500亩,其中300亩种植高产优质水稻、200亩种植水果。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做到统一品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耙插、统一防治病虫鼠害、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全程机械化、统一产品销售。300亩优质水稻示范基地亩产在500公斤以上,比其他方式种植的每亩产量多100公斤左右。
合作社付给农民租金,农民不用耕种也有收入,这样就可以腾出劳力去从事其他产业或做生意,收入比以前成倍增加。如梨埠镇古殿仙迹果蔬专业合作社,引导和鼓励村民自愿将自己承包经营的土地流转出来,由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农户以“土地股”和“资金股”的形式入股获取红利。按照农业部门的规划和指导,实施“水果上山”优果工程,大力发展砂糖橘、春雪桃、大果山楂、火龙果、六堡茶和软枝油茶六个特色产业,目前,合作社已经集约到土地2864亩,计划在2015年前全部种植完毕,届时村民可以享受“春赏桃花,夏摘桃子,秋游果园,冬品柑桔”的休闲生活。预计3—5年后,水果产业将为沙地村人均年增收1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