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作为国家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事关农民权益保护、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涉及的主体和利益关系十分复杂,有些问题认识还不一致,有些问题一时还看不准,必须综合各方利益关切,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坚持试点先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总结完善后再逐步推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守住耕地红线不突破这条底线,不能把耕地改少了。这是对子孙后代负责,是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产能特别是口粮基本自给的基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既涉及农村内部利益关系调整,又涉及工农、城乡以及国民经济部门之间利益格局调整。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坚守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
如何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自然资源部提出“三个立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其中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9月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刘国洪表示,将聚焦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前提下,从三个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土地资源更好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首先,立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针对近年来耕地保护出现的新情况,把各类占用耕地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行“以补定占”,强化省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管控。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将耕地占补平衡作为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耕地保护经济奖惩机制,真正做到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让保护耕地的农民得实惠。
其次,立足高效衔接宏观政策与区域发展,完善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围绕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条件和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土地要素精准保障水平,让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同时要围绕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常住人口增加相协调的配置机制。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将推出哪些落实举措?从三个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9月19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其中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那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将推出哪些落实举措?从三个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第一,立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针对近年来耕地保护出现的新情况,把各类占用耕地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行“以补定占”,强化省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管控。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将耕地占补平衡作为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耕地保护经济奖惩机制,真正做到让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让保护耕地的农民得实惠。
我国将以土地整治助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我国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服务于城乡融合发展。那我国将以土地整治助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措施有哪些?
一、我国将以土地整治助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自然资源部将进一步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建设农业强国必须靠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重点!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其中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三农”专家孔祥智表示“建设农业强国必须靠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重点”。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重点
改革是4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性动力。改革包括方方面面,至今我们仍然在吃着改革的红利。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期由15年、30年,到再延长30年,给农民和农业经营者一个稳定的产权预期。这是40多年来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基础。
中共中央: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哪些内容?涉及10个方面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础性任务。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土地市场体系。近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到,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那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哪些内容?
一、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
2024年上海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1月23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沪开幕,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根据报告,2024年,上海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一、2024年上海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上海将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采取多种方式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农村人才培育项目。持续完善农村综合帮扶机制,加快实施帮扶项目,切实提高困难农户生活水平。
习近平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1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新时代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定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新时代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持把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要运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习近平指出,要根据实践发展要求,丰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形式,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广大小农户走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充满活力,不断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并用好确权成果,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体系。认真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切实维护好亿万农民合法权益。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支撑!
我国拟修法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王立彬、胡璐)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2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法进行。
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在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在三个方面作了修改和完善。
一是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值得高度关注的是,修正案草案删去了现行土地管理法关于从事非农业建设使用土地的,必须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征为国有的原集体土地的规定。而农民住房不再作为地上附着物补偿,而是作为专门的住房财产权给予公平合理补偿。
我国拟修法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下放宅基地审批权,可由乡(镇)政府审核批准
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2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法进行。
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在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在三个方面作了修改和完善。
一是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值得高度关注的是,修正案草案删去了现行土地管理法关于从事非农业建设使用土地的,必须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征为国有的原集体土地的规定。而农民住房不再作为地上附着物补偿,而是作为专门的住房财产权给予公平合理补偿。
农业农村部长韩长赋:确定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
12月4日,农业农村部举办第73期每月讲坛活动。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为广大干部职工作了题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庆祝中国农村改革40周年”的专题报告。他强调,今年是我国农村改革40周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论述,在系统梳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把握好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加强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韩长赋在报告中梳理了中国土地制度演进中的典型形态和国外主要的土地制度及特点,总结了中外土地制度变迁的规律性特征,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实践。他指出,40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先后经历了确立、完善、深化三个阶段,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经过长期探索逐步确立的,展现出广泛适应性和巨大包容性。总结40年改革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处理好稳定与放活的关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渐进性改革方式,坚持因地制宜。
韩长赋强调,土地制度作为农村最基本的制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进行改革和完善,这是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要明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线、目标、重点、路径和底线,准确把握改革的形势要求,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强化土地制度供给。要把握好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即产权关系明晰化、农地权能完整化、流转交易市场化、产权保护平等化和农地管理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