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千足虫”蜈蚣的养殖方法

“千足虫”蜈蚣的养殖方法

来源:土流网2019-01-17 15:57:53

蜈蚣又叫千足虫、天龙等等,是一种有毒的陆生节肢动物,因为在中医中运用广泛,近年来被人工养殖。那么,蜈蚣有什么养殖方法?

一、蜈蚣的生活习性

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食各种昆虫、蜗牛、泥鳅、田螺、青蛙、鱼等动物性饲料,也吃植物性饲料,所以在人工饲养时可投喂泥鳅、黄鳝及鱼内脏,尤其喜吃活蝌蚪,可适当加喂配合饲料,蜈蚣从受精卵到性成熟需蜕皮11次,每脱一次皮增长1厘米左右,经3年左右才达性成熟,蜈蚣在15度以下开始冬眠,人工养殖可控制温度,延长生长期,提高经济效益。

二、养殖方法

1、建池

选择通风向阳、阴湿僻静的地方建池,养殖池用砖砌成,规格为长5米、宽2米、高0.8米,池内四壁用水泥抹面,池口周围用玻璃镶出15厘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檐,防止敌害及蜈蚣逃跑,池中铺一层约10厘米厚经日光暴晒过的富含有机质的黑色土壤,沿池底四周用石灰消毒过的瓦片摆成弧形,两边垫上海绵,可在池内种些杂草,模拟野生环境。

2、引种

引种要选择体大、性温和、生长快、繁殖率高、无病无伤的蜈蚣作种,雌雄比以3:1为宜,每平方米放30条左右为宜,不宜放太多。

3、饲养管理

①春季:当气温回升到17度左右时,蜈蚣苏醒,此时蜈蚣的消化能力差,每100条蜈蚣添加食母生10克,再加入适当奶粉于温水中,让其饮用,同时投喂研成糊状的田螺肉、河蚌肉、青蛙内脏和活蝌蚪等,池内要放一玻璃器皿,供饮水用,每天换1次新水。

随气温上升投食量应适当增加,当气温低于15度时不投食,避免出现腹胀病,此时湿度控制在20%-25%之间,交配期、产卵期每天喂一次,其它时期每隔2、3天喂一次,次日早晨拣掉残余食物,饥饿时蜈蚣可能出现互相残杀而中毒死亡,另外,孵化期间不需喂食和水。

②夏季、秋季:因气温适宜,蜈蚣食欲旺盛,生长较快,但也是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早晚需向池内洒适量水,少量多次,一般湿度控制在15%-20%之间,湿度过大时加少量黑色土壤,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是雌蜈蚣交配产卵季节,要做好产卵保卵工作,要将待产蜈蚣分开饲养,避免干扰,提高孵化率,可以用塑料汽水瓶作繁殖瓶,在瓶上钻10-20个0.2-0.5毫米的小孔作通气用,瓶内放半瓶潮土(以手捏成团,抛下即散为宜),把临产蜈蚣放入瓶中,每瓶一条。若经四五天仍未产卵,就需更换泥土,补足饲料,繁殖瓶放在光线较暗、湿度较大的地方,保持安静环境,产卵期间注意观察蜈蚣的活动、进食、饮水等情况,卵化后,应适时把幼蜈蚣与母蜈蚣分开饲养,以避免母蜈蚣吞食小蜈蚣。

③冬季:主要做好保温保湿工作,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以延长生长期。

三、病害防治

1、绿僵菌病

大多是由于采食变质饲料和不清洁的饮水所引起的,早期蜈蚣关节皮膜上出现小的黑斑点,逐渐蔓延全身,导致运动节律失调,爬行缓慢,最终消瘦而死,发现病蜈蚣应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药物治疗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拌上400克食物饲喂。

2、肠炎

由于温度偏低或饲喂腐烂变质饲料,而引起蜈蚣肠炎,早期蜈蚣头部呈紫红色,行动缓慢,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逐渐消瘦,病后5-7天大批死亡,药物治疗可用磺胺片0.5克、氯霉素0.5克,分别拌入300克饲料中,隔日交替饲喂。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蜈蚣的养殖方法,希望可以帮到您!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