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网2016-07-07 10:01:17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龙虾已经成为夜宵摊美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值炎炎夏日,夜宵摊小龙虾的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养殖小龙虾是个很好的商机,它有市场。如何充分的挖掘小龙虾产业链中的财富、靠小龙虾致富迈上新一个台阶呢?
“小龙虾”原产自北美洲,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传入中国。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湖北潜江通过打造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经贸盛会”于一体的节庆品牌,成为了最具活力的“中国小龙虾之乡”。近年来,在“虾稻”共作的基础上,潜江市又开始探索“虾+n”的发展思路,创造出十多种小龙虾混养、套养、轮养的高效模式,尝试把“危机”变“商机”。
据相关媒体报道,10年前,小龙虾还只是“草根美食”。那时在大排档、小饭店花二三十元就能吃上一大盆。如今,它的身价却逆袭成了水产中的新贵,适宜小龙虾养殖的各地也是纷纷抓住了机遇,充分的挖掘小龙虾产业链中的财富。
湖北潜江有着“中国小龙虾之乡”的美誉,其创新推广的“虾稻共作”和“虾+n”综合种养方式,不仅成为当地虾农增收的“金字招牌”,也为全国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借鉴。小龙虾也真正成为了潜江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大支柱”。六月中旬的一天,一场声势浩大的“小龙虾节”在湖北潜江开幕。
“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原产自北美洲,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传入中国。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湖北潜江通过打造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经贸盛会”于一体的节庆品牌,成为了“中国小龙虾之乡”。
来自台湾的陈俊良,是“两岸养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今年他第一次带着自己的小龙虾品种来参加潜江小龙虾节,希望能借此机会打开内地市场。这只虾叫澳洲红毛螯虾,可以实现当年放苗、当年起收,经济周转率比较好;也可以进行虾稻共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龙虾节,能让更多养殖户了解和选择这个品种的虾。陈俊良提到的“虾稻共作”,是潜江龙虾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也是很多农户实现增收致富的路径。
袁作圣是潜江渔阳镇排湾村农民,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在自家水田里捕捞小龙虾。袁作圣告诉记者,通过虾稻共作,自己一年到头也没有闲的时候,收益也是“赶着趟来”。现在每天都可以捕捞近百把斤小龙虾,经济效益非常可观。4月份茭白收了一季,你瞧,小龙虾就赶着趟来了。把小龙虾和茭白放在一起还真赚钱哩。
在潜江,“虾稻共作”的前身为“虾稻连作”;从“一稻一虾”的连坐到“一稻两虾”的共作,潜江先后探索了十多年。
所谓“虾稻共作”,是指将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的种养模式。每年四五月份,在稻田需要进行排水整田和插秧时,农民可以把没有卖出的幼虾先引放至稻田周边的沟渠里;待整田、插秧完成后,再把幼虾引回到稻田里继续生长。到了当年八九月份,幼虾长成大虾。同一块地,同时收获水稻和小龙虾,这项技术也被专家称作“代表了当前我国稻田综合种养的高水平”。潜江市镇宝湾村村民刘主权说:虾的尾巴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得到里面的一条线。“虾稻共作”的好处在于,稻子割了以后开始上水,上水了以后,谷棒子烂的弦,还有长的浮游生物,再就是水里面长的水草,是它很好的食物。
“虾稻共作”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两收,既提高了土地产能,又增加了农民效益。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潜江还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水产养殖用药管理实施方案》等标准,成为全国小龙虾标准化养殖的典范。这一创新模式的实施使得潜江市农民去年人均年增收628元。2015年底,全市虾稻共作面积20万亩,建成5个万亩集中连片和26个千亩虾稻共作示范基地,小龙虾产量6万吨。其中,“虾稻共作”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亩平纯收益4000元左右。
致富需要创新,特别是农村,当然相关政府也应重视,好项目就应该实践,抓住机遇充分挖掘农村潜在的财富商机。
土地流转助民增收租金每亩400-52...
大化特色农业助民增收致富
新邵县陈家坊镇“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
三星堆博物馆门票预定暴增12倍!门票...
山东新增202例新型肺炎!为何会暴增...
只需3招让你的土地收益暴增10倍!你...
中山:9月土地市场回暖商住地供应量暴...
4月北广深土地成交量同比暴增两倍
前11月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暴增两倍
濮阳新习乡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增民收...
横峰县农业局土地流转促设施蔬菜生产发...
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林下经济助民增收...
重庆市农科院助高山菜农增收18亿元
23种有机蔬菜搭配轮作有助增收
农民撂荒地土地流转发展旅游业助村民致...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