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各地发力多措并举,筑牢粮食安全地方防线

来源:互联网2025-07-25 14:40:40

粮食安全是 “国之大者”,2025 年,全国各地因地制宜,纷纷出台并实施一系列粮食安全相关政策,从耕地保护、产能提升到产销协作,多管齐下守护 “大国粮仓”。

东北:深挖黑土潜力,稳固产粮 “压舱石”

黑龙江作为全国粮食产量 “15 连冠” 的大省,拥有 1.56 亿亩典型黑土耕地。为保护好这片珍贵土地,黑龙江省综合施策。一方面,依托科研力量,如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 “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为黑土地 “开处方”,推广至多个农场,示范面积超 1.4 万亩,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条件 。同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 1.2 亿亩,居全国首位,像七星农场通过土地平整、完善灌排等设施,肥料利用率提高 2%,灌溉率提高 7%,粮食增产 10% 。在耕作方式上,以秸秆还田为核心,2024 年秸秆还田面积达 1.58 亿亩,占全年种植面积 69.13%,配合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吉林省同样重视黑土地保护,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黑土地保护 “梨树模式”,即采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等技术,有效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促进粮食稳产高产 。辽宁省则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实时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变化,为科学施肥、改良土壤提供依据,保障粮食产能。

南方:精细改造与特色发展并行

湖南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约 2.8%,却产出全国 13% 的稻谷,水稻产量和面积多年全国第一 。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湖南出台多项政策。在良种培育上,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岳麓山实验室,围绕低镉水稻、耐盐碱水稻等攻关,水稻良种覆盖率达 99.5%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2023 - 2024 年完成亩投资超 3000 元的 “投贷联动” 高标准农田 200 多万亩,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 30 亿元,提升农田质量 。同时,注重良法推广,面对天灾仍取得 “灾年丰收”。

广东省作为经济、人口第一大省与南方粮食主销区,2024 年 4 月印发《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 2021 - 2035 年》 。通过建立耕地集中整治区储备机制,划定 164 个示范区,打造 “万亩良田” 样板。在广州南沙等地试点 “耕林置换”“小田并大田” 等模式,解决耕地零散等问题。还完善国土空间规划 “一张图” 管理,建立 “三位一体”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激励各地保护耕地 。

沿海主销区:产销协作保供应

福建福州作为粮食主销区,出台政策扶持引粮入榕。对从主产区调入粮食、在主产区建生产基地或仓储加工设施并运回粮食销售的企业给予奖励,奖励标准按不同情况确定,最高不超 100 元 / 吨且不超 80 万元 / 家 。同时,扶持粮食应急保障企业,对市级相关企业及四城区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给予补贴,鼓励网点发展连锁,保障特殊时期粮食供应 。

浙江等地积极与粮食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通过投资共建粮库、粮食生产基地等方式,确保粮源稳定。同时,加强本地粮食储备管理,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粮食市场动态,稳定区域内粮食供应和价格 。

政策落地与未来走向

这些地方政策在落地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和相关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加大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保障各项措施顺利推进。未来,各地粮食安全政策将向更精细化、科技化、协同化方向发展。持续强化耕地保护,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测耕地变化;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如选育更优质高抗品种、发展智慧农业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区域间合作,深化产销协作,共同织密粮食安全保障网,确保粮食供应稳定、质量提升,为国家粮食安全大局贡献坚实力量 。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