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2025-07-16 15:45:15
在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下,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农业机器人等智能农机的研发与应用,不少地区纷纷开展试点示范项目,为农业现代化探路。今天,就来给大伙讲讲全国有哪些地方走在了前列。
东北:规模化农田的智能转型
黑龙江的北大荒集团,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拥有广袤的耕地。在这里,智能农机大显身手。大型智能拖拉机配备了先进的卫星导航和自动驾驶系统,能够精准地进行翻地、播种、施肥等作业,误差极小。比如在播种时,能严格按照设定的间距和深度进行,保证种子出苗整齐。而且,北大荒还引入了智能植保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可以快速扫描大面积农田,精准识别病虫害区域,然后针对性地喷洒农药,不仅效率高,还大大减少了农药使用量,保护了环境。此外,在粮食收获环节,智能联合收割机能够实时监测作物的成熟度和产量,自动调整收割参数,实现高效收割。
华北:智慧农场引领潮流
河北省的雄安新区,建设了智慧农业创新示范园区。园区内打造了多个 “伏羲农场” 试点。一个完整的伏羲农场由土地监测、数据采集、指挥中心、智能农机装备等共同构成。在农场里,无人驾驶电动农机、测土机器人穿梭其中。工作人员只需在指挥中心设定好路径和参数,这些农机便能自主作业,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农场可以随时采集分析土壤、农作物、天气等关键数据,通过数字建模推演农作物长势、病虫害进展、气候影响等,为生产提供精准决策参考。传统的整地、播种、管护、收获等体力劳动,都能通过远程操控智能农机轻松完成。
华东:多领域探索智能农机应用
江苏:在设施农业方面表现突出。江苏省农科院设施番茄智能化生产示范基地内,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研发的采摘机器人,经过不断调试,已经能够在番茄种植大棚中,精准识别成熟的番茄果实,并进行轻柔采摘,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此外,在大田种植中,智能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自动控制灌溉水量和时间,实现精准灌溉,节约用水的同时保证作物生长需求。
浙江:在果园机械化方面有新突破。海宁市开展了大通量自由果托式水果内外部品质智能检测与机器人分选装备示范推广项目。在海宁市农业开发区建立产业示范基地,这里服务于 5000 亩柑橘和近万亩梨园的产地商品化处理。智能分选装备能够快速、精准地检测水果的内外部品质,然后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分选,提高了水果的商品化率,促进了当地水果产业的品牌化建设。
华中:结合地域特色推进试点
湖北省的十堰市郧阳区,建设了湖北省首个 “伏羲农场” 项目试点。选择十堰作为试点,一方面是看中十堰地处中部地区丘陵地貌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因为十堰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在郧阳区柳陂镇的中国科学院 “鸿鹄” 智能农机示范作业现场,无人驾驶电动农机、测土机器人等正在进行测试验证。这些智能农机未来将成为农场的主要劳动力,助力当地农业生产向智能化迈进。
西北:利用广袤土地优势试点
在新疆的大型棉花种植基地,智能农机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采棉机器人的研发和试用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些采棉机器人能够在棉花田中准确识别成熟的棉花,进行高效采摘,解决了以往人工采棉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智能灌溉和施肥系统,根据棉花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精准地提供水分和养分,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总结
从东北的大粮仓到华北的智慧新城,从华东的鱼米之乡到华中的丘陵地区,再到西北的广袤棉田,全国多个地区都在积极开展农业机器人等智能农机的试点示范项目。这些项目结合各地的地理环境、产业特色,探索出了不同的智能农机应用模式。对于咱们三农人和返乡创业人员来说,这些试点地区就是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大家可以关注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时机引入智能农机,为自己的农业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共同推动我国农业朝着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大步前进。
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
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关于金融支持农村一...
2023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2015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解析
辽宁省2017年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
自2015年起我国将试点区域生态循环...
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些与人工智能密切相...
安徽省机器人产业用地税收优惠及其他奖...
发改委:关于开展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
成都市2017年度智能设施农业补贴项...
落后先进国家10-15年的中国智能农...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
2020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
2017关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