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
中国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教育与科技事业也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当前在农业现代化、生物技术、移动互联网、食品安全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迎来了空前的变革机遇。每年的国务院1号文件,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国家层面农业未来政策发展的趋势,这个趋势并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就真的有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但是肯定是符合国家总体利益的,所以抓住其中的重点进行农业投资的话相信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从农村"双抢"之变看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之路
七月的骄阳炙烤着南方的稻田,又到了传统"双抢"时节。这个曾经让农民闻之色变的农忙季,如今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江西蒋巷镇的田野上,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取代了此起彼伏的镰刀声,无人机在田埂间低空盘旋监测墒情,烘干中心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稻谷含水率的变化——这些场景构成了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注脚。
传统"双抢"曾是中国农耕文明最极致的体现。在湖南益阳,老农陈建国回忆道:"三十年前,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天不亮就下田,月亮出来还在忙。"这种依靠密集劳动力的生产方式,折射的是传统农业的典型特征。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00年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率不足20%,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已突破85%。
机械化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在广西博白县,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黄志明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台插秧机日均作业30亩,相当于60个壮劳力。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开始思考如何经营土地。"这种转变印证了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经典论断,中国农民正在经历从"劳动者"到"经营者"的身份转变。
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有哪些?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济形势系列报告会第五场报告会1月3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作了“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的专题报告。他表示,要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唐仁健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23年,农业农村形势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产量1390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发展建设治理都有新进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三农”基本盘进一步夯实,为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唐仁健认为,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面临难得的机遇、更好的条件。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三农”保障条件越来越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市场投资空间潜力进一步释放。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关于加强金融支持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行,各直属分行:
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业态类型创新的新产业。加强金融支持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是金融支持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大对乡村休闲旅游业重点领域信贷支持、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升级版,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金融支持乡村休闲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以创新驱动、绿色引领、联农带农、融合发展、市场导向为原则,紧扣乡村休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拓展乡村多种功能,拓展产业增值增效新空间,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主体,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发挥中国农业银行资金、技术、网点和综合经营优势,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提高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农业部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推进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工作的通知 农财发〔2017〕63号
从农业部获悉,农业部与中国农业银行聚焦农业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继续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建立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工作机制。
根据两部委发布的通知,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业银行要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鼓励采取PPP模式、产业基金引导或投贷联动等市场化运作模式。
农业部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推进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工作的通知
十九大代表风采: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何中虎
“什么样的面,做出的面条最好吃?”对这个问题,一般人都不会深究。偏偏有这样一个人,他用几十年时间将面条的“前世今生”研究了个透,不仅把“厨房”搬进了实验室,而且还制定出一套评价标准。
这么做值得吗?参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何中虎领衔的实验室后,大家会发现,小小的面团里,真藏着大乾坤。
色泽、表面状况、硬度、粘弹性、光滑性、食味……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一座不起眼的小楼里,记者见到了这样一份“面条感官评价表”。“小麦磨粉、面条的制作,都有严格的流程。”何中虎介绍,就连试吃面条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年龄、性别、地域、生活环境都要纳入我们的综合评价。”
重磅!《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2017年)》发布
为了客观准确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反映农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状况,为农业科研创新、产业发展和政策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制了《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2017年)》已于近期发布。
《报告》系统测算了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农业知识产权密集度,以及品种权、农业专利等农业知识产权申请和授权的数量趋势、质量状况、地域分布、行业构成、热点领域和优势单位等。
1.知识产权创造数量质量同步提升
农业部:《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2017年)》发布!(附全文)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2017年)》于近日发布。《报告》系统测算了我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农业知识产权密集度,以及品种权、农业专利等农业知识产权申请和授权的数量趋势、质量状况、地域分布、行业构成、热点领域和优势单位等。
知识产权创造数量质量同步提升。2016年,全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为119.54%,其中申请量指数为120.98%,比2015年增加了20.98%;维持年限指数为118.72%,比2015年增加了18.72%,表明农业知识产权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在大幅度改善。
区域间知识产权创造竞争日趋激烈。2016年,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排列前三位的分别为江苏、山东、浙江。申请量指数、授权量指数和维持年限指数全国第一的分别是江苏、浙江和北京。与去年比较,江苏继续维持申请量指数第一,去年授权数量指数和维持年限指数排列第一的山东省分别被浙江和北京取代。
2017年上半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发展趋势到底是怎么样?听听农业部怎么说!
2017年已经过半,各项经济统计数据也已经公布。中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到底能从数据上看出什么发展趋势呢?农业部认为,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向优、稳中向新、稳中向绿的发展态势,生产继续保持稳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新的增长动能加快成长。
1.夏粮再获丰收,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夏粮呈现“面积略减、单产增加、总产略增、品质提升”的特点,产量达到2810亿斤,同比增加0.9%,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占比提高2.8个百分点。截至7月14日,除双季晚稻和晚秋作物外,其他作物夏播基本结束。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苗情总体较好;早稻大部分处于灌浆成熟期,中稻处于分蘖期,长势基本正常。同时,生猪出栏小幅下降,受需求放缓影响,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据农业部监测,6月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分别下降3.2%和2.4%。6月鸡蛋产量有所调减,环比下降3.6%,同比下降11.1%,供大于求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善;肉牛、肉羊、奶牛生产保持稳定。渔业产量增速放缓,前6个月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0.58%,增速下降2.45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捕捞强度明显降低,产量同比减少18%。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有哪些?怎样预防?
农业与自然气象条件高度相关,农业生产过程就是与自然界博弈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怎样预防农业自然灾害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重中之重。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农业自然灾害就是指影响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和对农作物收成起破坏作用的自然灾害。南涝北旱、雨雪冰冻、台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近年来,我国低温冻害、洪涝干旱交替发生,且霜冻、冰雹、病虫等灾害也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破坏极大。几乎每年每月都有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如何因时因地地科学防灾减灾,灾后迅速反应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除了不断提高农业灾害的预测、预报、预警水平,完善应急预案外,普及抗灾减灾知识、提高应对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增强农业抗灾救灾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能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十分必要。
农业自然灾害的种类
未来10年中国农业的投资机遇在哪里?
农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的整和发展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为了保证国家的全面稳定的发展,也应该更加重视农业的发展,看准未来的投资方向。我国农村和农业相比发达国家非常落后,但是落后意味着巨大的机遇,特别是农业的根基土地制度不断松绑,农业模式发生质变的时候。那么,未来10年,中国农业的投资机遇在哪里呢?
当你置身于中国的一线城市,你会发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其现代化程度不输给任何一个国际都市。是的,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是伴随着商品化和城镇化同时进行的。四十年的发展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建成了一个又一个比肩欧美的现代化城市。同时我国工商业、IT业的水平也足可以媲美欧美。
可是当我们来到中国的乡村,这里却是另一番场景:经济落后、人情社会、空心村等等。城乡差距的鸿沟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越拉越大,在中国城市接近欧美的同时,中国的乡村却跟发达国家的乡村相差甚远。
选择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