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以工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集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村社会演进并通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是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变迁,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城镇化好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以农民为本,以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水平为最终目的。加快农村城镇化水平,是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条件的必由之路。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农村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那么农村城镇化政策具体详情是怎样的呢?
农村城镇化以后土地属于谁的?还能种地吗?
城镇化是农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可以让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但是也有很多的农民担心集中居住之后,土地离家过远,不便于开展农业种植生产,同时农村居民还担心自己的土地权益将会受到损害,那么在农村城镇化之后,农村土地属于谁?农民还能种地吗?
农村土地属于谁?
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有了土地农民才能够踏实安心的开展生活生产,但对于土地的归属农村居民并不知道是属于谁?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土地是属于农村集体组织所有,农村居民享有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在国家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之后,虽然会对农村的土地进行整治整合,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依旧属于农村集体组织,与此同时国家还对农村的土地进行了确权登记,保障农村居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益,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也不会发生改变!
2018农村会规划城镇化?城镇化村庄会搬迁吗?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社会演进并通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是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变迁。那么2018农村会规划城镇化?城镇化村庄会搬迁吗?
2018年农村规划城镇化,这一政策还没发布,但是有的农村地区已经开始规划,具体详情可以咨询当地政府。
城镇化村庄会搬迁吗?
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公租房、农村危房和城市棚改作出最新消息
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将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作为实现未来五年任务的总战略。作为新型城镇化工作的牵头单位,我厅就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两房两棚(公租房、农村危房和城市棚改、国有工矿棚改)、两供两治(供水、供气和污水、垃圾治理)等全省住建工作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一、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
五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2012年8月和2014年7月,分别在株洲、常德高规格召开了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今年5月又在长沙召开了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州县主要党政领导参加了以上三次会议。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89%,较2011年提高5.79个百分点。
一是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出台了《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年)》、《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修订了《湖南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明确了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目标、实施措施和工作重点。出台了《湖南省贯彻落实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的实施意见》,以及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一系列新型城镇化配套政策,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农村宅基地退出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据统计我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约为56%,而后续提高到70%的话,将大约有1.8亿至2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再加上已经在城市务工尚未退出宅基地的,需要退出宅基地规模更大。因此,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合理利用等角度,农村宅基地退出是必然趋势。
中国城镇化进程在加快,农村宅基地退出试点工作也在多个省市紧锣密鼓地加快了步伐。
“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合理利用等角度,农村宅基地退出是必然趋势。但是其前提,一是农户自愿,二退出以后进行复垦。如果农民认为市场价值不合适,可以不流转。依照农民自愿原则,确保改革不伤害农民利益。”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主任朱道林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克强喊话“城镇化”:今后农村土地、农民落户必须这么办!
城镇化对于中国的意义是什么?
近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中国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在中国,新型城镇化以什么为核心?大家或许都能猜到——以人为核心。可是你知道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什么是城镇化的关键?那就是——
农民工融入城镇!
(去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河南考察。新型城镇化是扩内需、促升级的重要支撑。在郑东新区,看到这里中高端产业蓬勃发展,并聚集了大量人口就业、生活,李克强十分高兴。)
国务院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部署 推进新型城镇化
来源: 新华网
据国土部官网5月21日消息,国务院日前批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同时要求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
《意见》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要按照集体所有权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利益不能损的原则,慎重稳妥地推进。在授权范围内,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征地制度等改革试点。
同时,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赋予承包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扩大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范围。
寻找就地城镇化推手:农村金融亟待变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成都市郊正在进行一场有关农村金融的实验。
一家名叫“惠农时贷”的公司,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一个互联网平台,把城市居民中的闲散小额资金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向当地农户发放了2000余万元借款。目前,这家公司在成都温江区的天府镇、和盛镇、万春镇设有3家实体店,很快将拓展为5家实体店。
“惠农时贷”的创始人王海蓝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目标是创立一个植根乡土,普惠“三农”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公司。
农村城镇化建设要与国土整治结合起来
来源:经济日报
土地是宝中之宝,这是人人皆知的最为普遍而又十分简单的道理。就是这最为普遍而又简单的道理,人在丰衣足食,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则往往被忽视。肆意毁坏土地、任意侵占耕地的事件时有发生。毁林、毁草、毁耕地开发矿业,圈占耕地来开发房地产,以土地换开发,以土地来经营城市,增加财税收入,建设政绩工程等等。现在做土地文章的人很多,但多是在经营土地以获取利润,是以牺牲农林牧渔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予以严厉制止。
发展经济离不开土地。
怎样在不占用土地,主要是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来推动经济发展、建设各类事业,这是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广大农村快速步入城镇化建设的轨道,多数大中城市也在快速发展、急剧扩张,就更需要解决好这个最为紧迫的土地问题。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一亩多一点,有的地方人均耕地仅有二分,耕地成为最为稀缺而珍贵的资源。既要发展建设,又要保护耕地,并努力去增加耕地面积,这是个很难解决的矛盾。最近到河南调研,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典型,值得总结推广。
欧洲农村城镇化道路的历史思考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这与1851年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的城市化程度几乎完全一致,即这一年英国城市人口也超过总人口的50%。到1900年左右时,英国城市人口或非农业人口已达到了总人口的80%左右,其城市化过程主要是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欧洲其他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虽然起步比英国略晚,但大致也在20世纪初期完成了城市化。欧洲农村的城镇化道路值得我国借鉴。
18—19世纪工业化进程中的欧洲
我国的大城市化道路,虽吸纳了许多农村人口,较快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但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带来许多社会、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农村面貌没有因此得到根本改观:农业人口仍占50%左右;农村人口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水平和方式,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快农村城镇化,是改变农村面貌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经之路。工业化初期的欧洲需要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的转型,有大量的农业人口需要转变为城市人口,其农村的城镇化道路对当下中国有较大参考价值。
欧洲农村城镇化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