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小麦冬季冻害是什么原因?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冬季冻害是什么原因?防治措施有哪些?

来源:土流网2018-12-26 22:02:27

小麦是我国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虽属于耐低温作物,但强度一旦超过了小麦生长发育时期所承受的临界范围,就会产生冻害,尤其是小麦的分蘖期,如若补救和防御措施不力,就会造成严重的减产,对农民朋友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小麦冬季冻害是什么原因?防治措施有哪些?

一、小麦冬季冻害是什么原因?

1、品种性造成的小麦冻害与防治

小麦的品种可以分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弱春性品种、春性品种四大类,不同的品种在生育特性和抗冻性能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在冬前生长速度上,春性品种要比冬性品种生长快、分蘖多,而且后期产量也相对要高一些,但在抗冻性能上按照冬性>半冬性>弱春性>春性依次递减。

2、播种过早

当下很多农户为了不耽误外出务工挣钱或者在天气条件不适的情况下,往往抢时间提前播种,播种过早的小麦会在冬前发生旺长现象(冬前群体>90万、主茎叶长度>18公分都属于旺苗),如果不能冬前进行及时进行有效的镇压控旺,就会出现分蘖多、群体大甚至出现冬前拔节的现象,这些都会造成小麦苗弱、抗寒抗病能力差,在越冬时遇到气温骤降或持续低温,就很容易遭受冻害,而且还容易出现病害频发、无效分蘖增多的问题,极容易造成后期减产。播种过早的小麦,在冬季零下10度的环境中,5-10个小时后就会发生冻害。

3、播种量过大

还有一些农户片面依然存在“播种量越大 后期小麦产量越高”的错误意识,虽然是在最佳播种期进行的播种,在播种时过多过量的使用麦种,密度过大会导致小麦冬前群体过大、麦苗拥挤,小麦幼苗会互相激烈争夺有限的水、肥、光养分,出现植株整体黄弱细瘦、分蘖少、独干苗、单棵发育不良等问题,这些长势偏弱的麦苗抗寒抗逆能力极差,在越冬时就极容易发生茎秆性冻害。

二、小麦冬季冻害防治措施有哪些?

1、选用抗冻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2、适时划锄,促其生长。 在土壤返浆时进行顶凌划锄,可起到松土、保墒、增温、除草,增强麦苗御寒能力的作用。据历年经验,一般划锄后7~10天,白天5厘米土层内平均地温可提高0.5~1℃,对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转化十分有利。

3、及早追肥。 小麦早春施肥,可以弥补冬季地力消耗,增加养分积累,促进麦苗返青生长,抗御或减轻早春冻害,尤其在冬季气温高、麦苗持续生长、地力消耗大的年份,早春施肥尤为重要。

4、适时适量浇水。 根据气象预报在寒流到来之前提前浇水,是预防或减轻晚霜冻害的有效方法。浇水可增加植株附近的空气湿度,提高了露点温度,易使水气凝结放出潜热。据历年经验,凡霜冻前5天内浇过水的效果最好;在霜冻前5~10天内浇水的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霜冻前10天以上浇水的几乎没有防冻效果。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可在寒流到来时,及时熏烟防霜,也有一定的防冻效果 。

5、镇压控旺,确保小麦稳健生长。早春对麦田镇压,可以粉碎坷垃、弥合裂缝,使麦根与土壤密接,防止冷空气侵入而伤害麦苗。同时,镇压还具有提墒作用,可增加土壤表层的含水量,有利于缓和低温冷害。

3、加强后期管理。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60克,均匀喷施,可抑制麦苗生长,增强抗寒能力。 同时,加强麦田中后期病、虫、渍害防治,预防早衰,夺取丰收。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