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鱼种冬季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越冬死亡?

鱼种冬季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越冬死亡?

来源:互联网2018-10-10 14:08:23

据资料显示,每年因越冬不当而引起的鱼种死亡率平均达到15%,华北地区的死亡率高达20%左右,有时甚至达到30%以上。因为鱼种数量的减少,而导致第二年鱼种放养量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全年的生产。那么鱼种冬季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鱼种越冬死亡?

一、鱼种冬季死亡的原因

1.鱼池条件差,鱼种缺氧

一是池塘老化,多年未清淤,有机物多,耗氧大,引起缺氧;二是有害物质超标,引起鱼类中毒死亡;三是新挖的池塘,水不肥,产氧能力差,造成缺氧死亡;四是鱼塘渗漏大,保水性差,而又缺少新鲜的水源补充,池水水浅缺氧;五是池塘水面被冰覆盖,透明度小,植物光合作用差引起缺氧。

2.水肥鱼密,规格过小

进入越冬期后,规格小(不到10厘米)的鱼体积存的营养物质少,不够越冬期的消耗,会因衰弱死亡。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变坏会引起死鱼。另外,如果池塘野杂鱼过多,耗氧过大,有时也会引起死鱼。

3.鱼体受伤,染病死亡

在拉网并塘时,由于操作粗暴,造成鱼体受伤,病菌入侵,导致感染疾病,在越冬期间易死亡。

4.管理不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并塘越冬时间过早,停食过早,造成鱼体在越冬中后期消瘦,体质下降。

(2)越冬期间长时间盲目循环冲水或开增氧机,造成水温急降,导致鱼体冻伤甚至冻死。

(3)破冰扫雪不及时,鱼体缺氧窒息而死亡。

(4)没有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菌或滥用药物,造成鱼体患病或中毒而死亡。

(5)越冬期没能及时检查氧气、鱼类活动情况和水位变动情况,或者发现不良情况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二、预防鱼种越冬死亡的方法

1.选好鱼种越冬池

越冬池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背风向阳。二是面积要适宜,一般1500~2000平方米为佳。三是保水性能要强,底质最好是粘土,漏水的池塘不宜作越冬池。用自然坑塘作越冬时,池底应平坦、淤泥少,淤泥过多的一定要清塘消毒。四是要保持一定的水深,水深一般在2米,最好达到2.5米以上,并有补充水源。

2.培养大规格鱼种

越冬前一定要加强鱼种的培育,投喂足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以培养体格肥满的鱼种。

3.掌握好并塘时间

越冬鱼种并塘放养时间不宜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水温高,鱼活动力还较强,这时耗氧量大,对并塘密养不利。过晚则水温太低,下塘操作不便,一般在水温10℃左右并塘为宜,不要低于8℃。

4.谨防鱼体受伤

鱼体擦伤后易患水霉病,鱼种并塘时,操作要轻、慢,以免损伤鱼体。

5.合理密养

有流水条件的越冬池每667平方米可放养鱼种(规格10厘米)4万~8万尾,底质好又有补充水源的静水越冬池,可少放些。具体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及鱼种规格灵活掌握,严禁放养密度过大。

6.肥水越冬

在越冬前向越冬池内注入呈绿色(有较多的浮游植物)的肥水,或在越冬池塘里施入化肥培育浮游植物。对长期没有补水(或无法补水),含氧量极少的越冬塘,及时追施化肥。水体2米深的池塘,667平方米用硝酸铵5~6千克,过磷酸钙3~4千克,装入纱布袋里,挂入水中,使其慢慢溶解。

7.做好鱼种保膘工作

鱼种越冬期间在风和日暖的天气还是要吃食的。因此,越冬塘要适当投喂点饲料,晴暖的时候,一般每天投喂1次即可,也可2~3天喂1次,日投喂量一般为秋季的1/6~1/8即可。

8.搞好越冬管理

一要经常检查越冬池有无漏水现象,特别是流水越冬池的进、排水口是否有问题,一般要保持水深在2米以上。二要勤检查水质、水色和池鱼的活动情况,发现水质不适或水少,及时加注新水。定期测定水中的溶氧量。当池中溶氧量降到3.0毫克/升时或看到野生杂鱼在池边的浅水处集群争氧时,应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另外严冬时节要坚持巡塘,冰层密封严重时要及时破冰或在池塘中打孔增氧,并清除冰面上的积雪和杂物,保持冰层的透光性。

9.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越冬期间,鱼种易患打印病、水霉病、口丝虫病和科管虫病等,所以鱼种下塘前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药剂浸洗鱼体。水温上升的情况下可定期投入生石灰或其他药物以防鱼病。一旦发生鱼病应及时治疗。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