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会影响产量吗?

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会影响产量吗?

来源:土流网2020-08-28 11:24:19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世界各地均被广泛种植,但在其种植过程中常会受到病害的侵蚀,其中褐斑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较严重的一种玉米病害。那么,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会影响产量吗?

一、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1、农业措施

(1)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0~15公斤/亩,发现病害,应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钾肥搭配;

(2)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

(3)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追肥、中耕锄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4)栽植密度适当稀植(大穗品种3500株/亩,耐密品种也不超过5000株/亩),提高田间通透性。

2、药剂防治

(1)提早预防

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2)已发病治疗

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水溶液、蓝色晶典多元微肥、壮汉液肥等,结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左右,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二、玉米褐斑病会影响产量吗?

玉米褐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以及茎秆等。发病初期在病部形成圆形或长圆形黄色小斑点,许多小斑点通常连接在一起形成间隔横带状黄斑,主叶脉常有间隔段条状黑斑;后期病组织逐渐变成褐色或黑褐色,并愈合成大而不规则斑块,常造成病部枯死,对产量影响很大。田间常和玉米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等病害混合发生。

对于玉米褐斑病要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从农业上防范与控制,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已经发病,需立即采取药剂防治措施。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