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2015年种粮大户有补贴还有没有发,到底给了谁?

2015年种粮大户有补贴还有没有发,到底给了谁?

来源:互联网2015-06-29 14:55:25

  中央工作经济会议结束之后,2015年经济新动向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一号文件,按照以往的惯例来看,明年的一号文件仍将聚焦农业问题。经济半小时将推出系列节目《激发农业新活力》,首先我们来关注种粮补贴。从2008年起重庆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种粮大户补贴。目前全市50亩以上大户由2009年的1639户增加到2014年的1918户,面积由22万多亩增加到34万多万亩。在这期间,这些补贴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重庆开县是全国100个产粮大县,这里的种粮大户在使用补贴的过程中又面临着什么新的问题呢?

  粮食补贴焕发种粮积极性 “ 谁种地 谁受益”遭遇怎样难题

  当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赶到重庆开县产粮大户余江的家里时,并没有见到他本人,而是发现他家门口围了很多来要工钱的农户。

  重庆开县大德镇渡佳村村民:我们来拿工资的,我们在这做了70几个工,一分钱都没见到。今天来的这些都是来拿钱的。

  原来,这些村民都是今年收割稻子时给余江打工的。大家多多少少工时不同,但都没领到钱,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记者随后在一个山坡上的稻田里找到了余江。他正准备收割,可这会儿下起了大雾,只能停了下来。

  这几年,余江从100亩土地开始,先后承包到1400多亩土地。但他告诉记者,种粮的收益却并不像预计的那样增长。除了工人的工资,还有一件很棘手的事,大型收割机开到山里的田地十分困难,急切需要修几条机耕道。

  余江告诉记者 种粮的收益却并不像预计那样增长

  余江想尽快开始修建机耕道,这至少需要100万的费用,他几次和农户们商量钱的事,但都闹得不欢而散。这件事的由来还要先从土地流转说起。 余江拿出的这份土地流转合同,记录了渡佳村等5个村庄1400多亩土地的流转情况,认签的时间,只有一年。

  余江:一年签一次。签久了他们不干。

  记者:为什么呢?

  余江:因为这个钱,人家出350元就包给别人,我们种水稻不可能出这么高是不是。

  记者:你这个租金是多少?

  余江:200元(每年)。

  余江告诉我们,每年年底续签的时候,最让他头疼的就是,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因各种原因产生变化。这不仅加重了他统筹的工作量,还让他内心很不踏实。

  没有机耕道,大型设备进田,不仅要付出更多的人工成本还会带来其他损耗。余江告诉我们另一个他隐藏很久的一个心病。重庆市为鼓励大户种粮,规定种粮面积在50亩~100亩的大户,每亩可获补贴160元;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230元。农民虽然流转出土地,不再耕种,但每亩要从大户这儿分走80.5元的粮食补贴。

  余江告诉我们另一个他隐藏很久的一个心病

  余江:给(农户)80.5元(一亩),我们是230元一亩,(每亩)是140多块钱。

  记者:等于230元有80.5毛给农户。

  余江:(我们剩)149.5元。

  记者:能打开看一看吗?

  余江:可以。

  余江:这个都有。

  记者:你这个取出来这个钱买自己的农业资料是吗?

  余江:就是机械化,这个利益很大,这个很多的。还有人工也划不来。

  余江耕种了1400多亩地,本该每亩拿到230元的补贴,但最后到手的是每亩149.5元,少了11万多。在余江给我们的这个存折上可以看到,很多粮食补贴款刚刚到位,就被他取出来购买农资了。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农户这个80.5元是什么时候给他们?

  余江:我们直补3月份下来了,下来了给他们。

  记者:你不给他们,会有人来找你要吗?

  余江:会有人来找我要,不要不行,那个都说了,该给得给。

  余江曾几次和农户商量,想用拨划给农户的每亩80.5元,总计11万多元资金先用来修机耕道,但最终都泡汤了。那么当地农民的粮食补贴款究竟是怎么发放的?到底有没有余江说的这回事呢?

  记者:这是你们家几亩地的补贴?

  重庆开县大德镇渡佳村村民:有七八亩。

  记者:都在这里是吗?

  重庆开县大德镇渡佳村村民:都在这里。

  记者:这个本子就是你个人的存折是吗?

  重庆开县大德镇渡佳村村民:我个人的。

  记者:2014年3月6号的,480.73元。

  记者通过走访农户了解到,他们的粮食补贴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粮食种植直接补贴标准在10—20元/亩之间,农资综合补贴标准是70元/亩,这两笔资金,重庆开县根据当地的耕种面积和产量定位为每亩80.5元,农民向余江要走的正是这笔钱。除此之外,农民还能获得水稻每亩补贴15元,小麦每亩补贴10元,棉花每亩补贴15元,玉米、油菜每亩补贴10元的良种补贴。采用现金直接补贴方式,由县级财政统一打到农户的“一卡通”存折。

  重庆粮食补贴由几方面构成

  记者:他每年要把80.5毛要给你们?

  重庆开县大德镇渡佳村村民:给,那个他是给的。那个是国家规定应该给的。

  记者:你们虽然不种田了。

  重庆开县大德镇渡佳村村民:不种田了,对,国家补助嘛。承包土地还要200块钱一亩。租用我的土地。

  记者:所以你觉得那个80.5毛还要给你们是吗?

  重庆开县大德镇渡佳村村民:那个他给。

  记者:他现在想用那个钱修路,修机耕道你们同意吗?

  重庆开县大德镇渡佳村村民:那个不同意,修机耕道要大家凑。

  农民认为土地是他们的,拿到补贴天经地义。而余江认为,土地是他流转耕种的,农民不再种地,就应该让出粮食补贴。而且现在种田无利可图,如果放弃,他之前耗资100多万元购买旋耕机、收割机等设备,就相当于打了水漂。那么余江每亩地的净利润到底有多少呢?

  余江:我们种子60元(每公斤),工钱50元,这个化肥要100多元,农药要200多元,尿素要个25元钱。

  余江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亩产水稻1000斤,按市场价每斤1.4元计算,是1400元,除去土地租金200元,一斤半种子90元,化肥110元,尿素25元,农药200元,播种、插秧、收割时的人工600元,燃油50元,每亩成本合计1275元。

  余江:成本要1300元,连生活费我们的工资都加在里面。

  记者:一亩地利润才100元钱。

  余江:有时候还没有呢,就是这样。

  余江感觉,种粮就像“走钢丝”,时常踩着盈亏平衡点,如果没有政府的大户补贴,一年等于白干了。开县农委的王洪开告诉记者,一些补贴难以到位,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挫伤了大户的积极性。

  重庆开县农委副主任王洪开:粮种补贴每亩是15块钱,玉米、小麦、油菜每亩是10元,我们全县一年是1000多万元。

  记者:这个钱直接给农户的,大户手里没有这个钱?

  王洪开:没有。

  另一位大户朱占昌在大德镇承包了2000亩土地,他曾是全国的种粮大户。从2011年开始承包到现在,刚刚基本盈亏平衡。当年开山、整治撂荒投入了大笔资金。

  重庆开县大德镇天宫村种粮大户朱占昌:全部长满草了,还有水,本来你看那边都是靠水库,本来排灌水都很方便,但是老百姓自己种不了,没有人力。

  撂荒的土地至少要恢复两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去耕种,朱占昌每年投入每亩200元,40万的租金,却见不到任何收益。

  朱占昌:结果那时候开荒太多人力,第一年第二年亏的数字我都不敢跟老婆说,自己扛着,扛着几十万元。

  撂荒的土地需要恢复期 朱占昌40万元租金前期没有任何收益

  朱占昌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虽然土地使用、经营权转给了大户,但散户农民依然保有土地承包权,而且在他们的流转合同中,明确要写上,国家粮食补贴给农户的字样,不然农户就很有可能收回土地。

  朱占昌:这个是乙方转入田的面积,甲方每年给他付200元租金,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收割时要谷子就比市场价低,但是还有一点国家补贴的农户资金归甲方享受,归老百姓享受。

  刘保国,重庆市农业委员会总农艺师。近几年一直在调研重庆农业补贴的情况。他告诉记者,为保护种粮者的利益,从2008年开始,重庆在全国率先实施种粮大户补贴,补贴资金来自15%的农资综合直补资金。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总农艺师刘保国:每年我们重庆农资综合直补22个亿左右,那么我们按比例15%的比例,放在一边,这个资金3个亿,今年我们大户有1918户,规模种植的面积是34万亩,补贴的标准测算下来是6000万亩,这个样子补下去了,还有2亿多资金又回到盘子当中继续发还给农民。

  刘保国近几年一直在调研重庆农业补贴的情况

  刘保国在调研中也发现,补贴在基层的落实难度比较大。土地流转过程中,转入土地的大户和散户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利益博弈,大户要租到土地,通常要以返还部分补贴资金为前提。

  刘保国:我们这个种粮大户和土地承包经营者,因为土地流转之后他们有一个相互利益之间的协调和处理,那么如何保证种粮大户的利益,怎么不损害土地承包者的利益,这个是我们研究的问题。我想我们也在做一些探索和思考,适当提高我们种粮大户的补贴标准。

  按照“谁种粮,谁受益” 的原则发放补贴,是为了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种粮大户的补贴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又回到了土地流出一方,那么,除了种粮大户之外,其它的一些经营主体又是什么情况呢?记者从重庆市农委提供的数据了解到,目前,重庆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农业合作社达2.11万家,家庭农场10562家,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种粮补贴的使用上,面临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机械化设备提高种植效率 村民加盟合作社 种粮打工两不误

  当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重庆开县王胜洪的家庭农场时,他刚刚卖完了今年的稻谷并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种地,他赚到了钱。

  重庆开县临江镇青阳村王胜洪:今年我收入,一亩我大概赚500块钱左右。像我,我这儿,一个是犁田也是我自己,一个是栽秧,一个是收谷子,一个是植保,都是我自己。

  记者:你没有请工人还是请得少?

  王胜洪:请的少。

  王胜洪从小就是一个干农活的好手,各种农机都会开,自己还会修理。他承包了400多亩地,最大的投入也就是稻谷插秧、收割的人工成本。

  对王胜洪来说 最大的投入也就是人工成本

  王胜洪:最忙的时候有40人。

  记者:他们连续忙多久呢?

  王胜洪:他们连续要忙一到两个月。

  记者:你给他们发工要发多少?

  王胜洪:要发21万。

  记者:20多万。

  自己能打理的农活亲自上,充分运用机械化设备,这给王胜洪省下不少成本,每亩地的赢利在500元,即使要有80.5元的粮食补贴分给农户,王胜洪也并不十分在乎。

  王胜洪:就是今年400多亩地种粮直补、玉米补贴、水稻粮种和农资补贴是11万元多。

  在王胜洪的家庭农场,大大小小的各种农机设备有30多台,王胜洪觉得,种地要想有效益,就要具备新型职业农民的条件,这些新设备,新机具都起到关键作用。

  记者:这些设备投入了多少?

  王胜洪:投入110万左右。

  记者:国家这方面有补贴吗?

  王胜洪:补贴30%,还有在县里面补贴10%。

  记者:这是补贴40%。其他钱怎么筹措的呢?

  王胜洪:都是借的。

  记者:现在还清了吗?

  王胜洪:基本上还清了。

  就在王胜洪修整设备,为明年的农活做计划的时候,重庆万州白土镇的许传友,也快忙完一天的工时,准备从合作社的米厂回家了。

  重庆万州白土镇大林村村民许传友:每年300元(每亩)。

  记者:300元除了这个之外你的盈利是怎么来盈利的?

  许传友:就在这里做工,还在其他地方打一点工。

  记者:如果你们家5亩地产的粮食,卖的这个钱归谁?

  许传友:卖的钱归自己。

  许传友告诉记者,他的五亩地是以每亩300元的作价,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的。卖粮的收益归他个人,在米厂打工每月还能赚1000多元的工资,那么他们的粮食补贴到底有没有与合作社分成呢?

  记者:直补给你们手里粮食补贴合作社分成吗?

  许传友:那个不分成。

  记者:是直接打到你们卡里是吗?

  许传友:每年打到我们卡里,每年4月30号那些时间就打过来了。

  记者在许传友出示的一卡通上看到,他家的五亩地,前前后后拿到了400元左右的粮食补贴。农业合作社并没有占用补贴。而合作社的负责人张文明告诉记者,除了种粮,合作社的农民会有很大一部分收益来自于他们这个大米加工厂。

  重庆万州白土坝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张文明:我们加工量每年两万吨,加工生产量,我们一吨谷子目前分两个品种,高档谷我们的一吨谷子可以赚上4000块钱,我们全部算2000吨米,我们就可以赚800万,200万给农民投入之后,之后按照利润给农民。

  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张文明向我们出示了5000多亩土地,两千多个农户的合作社成员股权证书。并向我们细节地讲述了农户赢利的方式。

  张文明:这个张晓云这个农户入股了三亩土地,他的量化下来就有900块钱,是他的股金,股金900块钱量化到了我们的成员账户上,他账户上有900元,我们今年分红,我们种子、肥料投入进去,这个帐户可以表现出来,后面我们利润,60%的本利还给他,他就比如说900元,基本上谷子3000斤,他就能够卖钱,卖到4500块钱,4500块钱我们从加工过后,销售利润再给他分60%,基本上还要分到差不多2000块钱。

  以三亩田为例,900元是每年的入股注册资金,这个不能动。三亩地产粮收入4500元,加工成大米后利润分成2000元,如果农民在米厂做工还有1000-2000不等收入,最后还会得到一部分分红资金。而农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都由合作社的公积金来承担,农民不用花自己一分钱。

  记者:你们的公积金大概是多大的数额?

  张文明:我们公积金是20%。

  记者:每年利润的20%?

  张文明:每年利润的20%。

  耕种三亩田,在厂里做工就能有六七千元的纯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农户们不会过分在意和依赖每年打到账户上的几百元粮食补贴款。重庆市农委总农艺师刘保国告诉记者,重庆在目前推进这一种农业合作社的经营方式时,还在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赢利能力强的小规模的家庭农场。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总农艺师刘保国:我们调研中发现一些非常好的现象,比如说50亩的大户,更多是通过周边的进城农民,务工不种的土地拿过来种植的,可能在租金上比较少,这样家庭就不需要雇更多的劳动力,租金和劳动力的节省使得他的效益反而非常好,但是如果上了100亩以后,这个时候有农业机械的投入,这个100亩到500亩这个效益逐步在增加,但是上了500亩以后这个效益才逐步逐步地递减。

  前面我们看到,由于土地承包权和流转权的分离,种粮大户的补贴并不能完全拿到自己手里,农户依然会要求拿走一部分。而一些新型的农业主体,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形成产业链,丰厚的利润收入,让双方不那么关注补贴到底给予谁,目前是否还有更好的惠农粮补模式呢?根据农业部数据,截止到2014年6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3.8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8.8%,比2008年底提高20个百分点。在土地快速流转的情况下,如何来解决粮食补贴惠农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困惑?是否还有更好的惠农粮补模式呢?请继续收看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的调查。

  新型模式耳目一新 粮食补贴 “最后一公里”究竟如何落实

  当记者赶到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湖村的时候,虽然天空下起了雨,但是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收莴笋,种蒜苗,生产丝毫没有因天气而打乱。

  记者了解到,在这里务工的多是流转土地的农民,他们的年龄至少在五六十岁。每次工时,女工50元,男工70元。

  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湖村村民邵培高:我们的收益就是到外打工。这里是他需要人的时候,比如说今天菜这个菜需要人的时候就过来帮忙。

  记者:如果不需要的呢?

  邵培高:如果不需要的就自己干自己的活。

  眼前的这位就是项目负责人章新光,他是村里最早走出去开创事业的年轻人,他通过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让市场消费者认领以每亩每年800左右的租金,集中连片流转农民的土地。然后将土地分割成1分地580元、半亩地2400元及1亩地4800元三种套餐产品,根据套餐设置和用户需求安排农民进行耕种。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